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跨地联动忆英魂 黄埔薪火续新章 ——常州三杰纪念馆联合两地举办恽代英诞辰130周年专题展览

发布时间:2025-08-04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

202581日至2日,值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黄埔军校革命灵魂”恽代英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由中共常州市委党史工委指导,常州三杰纪念馆联合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共同策划推出的《黄埔军校“革命灵魂”——恽代英》专题展览,先后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四川宜宾赵一曼纪念馆隆重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以“黄埔印记”为核心,通过“文物展陈+沉浸式活动+跨地联动”的模式,生动还原恽代英“为革命奋斗终身”的光辉一生,在三地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黄埔首展:建军节里的“革命诗声”

81日,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展览首站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启动。开幕式上,黄埔区融媒体小记者身着整齐校服,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朗诵恽代英《时代的囚徒》等诗作:“我们是时代的囚徒,也是时代的主人;我们要打破旧世界的枷锁,建立新中国的曙光!”诗句里的革命豪情,让现场观众仿佛穿越回20世纪20年代的黄埔课堂,看见恽代英站在讲台上,向青年学员传递革命理想的场景。

纪念馆资深讲解员张洪涛以《我为青年生,也为青年死》为题,讲述恽代英在黄埔军校的“日常”:他与学员同吃同住,每晚在宿舍里和学员讨论“革命的意义”;他把《马克思主义概论》纳入政治课教材,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为什么要反帝反封建”;他甚至为家庭困难的学员垫付学费,说“革命不分贫富,只要有理想,就是同志”。

宜宾续展:师生情缘里的“薪火相传”

82日,展览走进宜宾赵一曼纪念馆,与“纪念赵一曼烈士英勇就义89周年”活动同期开展。赵一曼作为恽代英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招收的第一批女学员,其与恽代英的“师生情缘”成为展览亮点。纪念馆讲解员以《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为题,用跨越时空的对话让观众感受到“革命薪火”的传递。现场的一位观众说:“我是看着《赵一曼的故事》长大的,今天才知道她的老师是恽代英,这种‘师生传承’,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展览内核:黄埔印记里的“革命灵魂”

此次展览聚焦恽代英参与黄埔军校创建、执教及主持武汉分校的事迹,设置“参与创建:黄埔的‘政治奠基人’”“执教黄埔:学员的‘精神导师’”“精神传承:时代的‘灵魂坐标’”三大板块。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还展出多件珍贵文物,包括恽代英创办的《中国青年》杂志、编写的《黄埔军校政治教材》、黄埔军校政治部主办的《黄埔日刊》、武汉分校女生谢冰莹的《从军日记》及他人回忆材料等,同时展出恽代英各个时期的照片、油画、连环画作品,全方位还原其革命生涯。

跨地联动: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矩阵

此次“跨地联动展览”,是常州三杰纪念馆在“红色文化传播”上的一次创新,旨在扩大恽代英革命事迹的传播范围,构建红色文化传播联动平台。通过与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宜宾赵一曼纪念馆的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提供了“黄埔相关的文物与历史资料”;宜宾赵一曼纪念馆挖掘了“恽代英与赵一曼的师生情缘”;常州三杰纪念馆则负责“内容撰写”,深度梳理恽代英在黄埔军校的革命事迹与精神内涵,以翔实的文字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鲜活的革命先驱形象。三者共同构建了一个“红色文化传播的联动平台”。广州的观众通过展览“了解了恽代英与黄埔军校的故事”,宜宾的观众通过展览“感受到了师生传承的革命力量”,常州的观众则将在后续展览中“重温家乡先烈的事迹”。跨地联动让红色文化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成为全国性的精神财富。

后续预告:家乡常州的“温情期待”

本次展览将于812日(恽代英同志诞辰130周年当天)在常州恽代英住地对外展出10月底。此次在常州恽代英住地的展览,也将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它象征着红色文化在家乡土地上的深耕厚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常州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展览的开展,恽代英的红色基因将在家乡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光芒,化作推动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让英雄的故事永远流传,让革命的薪火代代相传,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奋进。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