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共赴景明春约,同吟风雅之声 ——“春和景明” 吟诵雅集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4-11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

4月4日清明节,常州市文化馆举办“春和景明”吟诵雅集。国家级非遗项目“常州吟诵”的传承人与爱好者们以诗寄情,吟咏经典。在万物复苏的时节,用诗意对话古今,共赏非遗之美。

此次吟诵雅集分为“春之吟”、“思之远”和“英之颂”三个篇章,共计36首吟诵作品。内容涵盖了春雨花鸟、山水琴趣的自然之美;家国兴衰、苦乐年华的历史沧桑;以及毛泽东、朱德、瞿秋白、张太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壮丽诗篇。活动以清音雅韵传递春之生机,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与朗诵的张扬欢快截然不同。吟诵者通过语步、诵调和拖腔的完美结合,展现了吟诵这一集文学、语言和音乐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常州吟诵传习所老中青少四代吟诵者齐聚一堂。年逾八十的常州吟诵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进中老先生,吟诵苏轼的《赤壁赋》时意气飞扬;姚如松老先生一大早从焦溪古镇赶来,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吟诵了一首《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献给即将到来的常州解放日;常州吟诵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翔、吴文娟、盛杨的吟诵同样摇曳深情;昕弘实验学校的姚达老师带着学生同台,展现了吟诵艺术的传承力量。

此外,到场的每一位爱好者都与常州吟诵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并用着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它。来自觅渡桥小学的何辰一同学,四年前于文化馆吟诵公益班与常州吟诵结缘,此后坚持每周六跟随传习所学习,今次第一个上场,一首《春夜喜雨》博得一片赞声。秦晓正、朱易母子俩的吟诵故事也值得一说,孩子来文化馆学吟诵时,陪同的母亲也爱上了吟诵,自发地制作了很多精美小视频来宣传常州吟诵。同样的还有王语鑫同学的爸爸,为此次雅集摄影并全程录像,积极参与每次活动。常海欣是一位来自外地的小学生,虽然家中缺乏常州方言的语境,但她认真向老师同学学习,并在今天的雅集中用常州方言吟诵了《清明》和《鸟鸣涧》两首诗。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无一例外的是都在为吟诵艺术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方言是城市的胎记,吟诵是三千年来中国式的读书法。常州市文化馆作为常州吟诵项目的保护单位,十余年来一直致于常州吟诵的传承培训工作,期待和大家一起,解锁更多与常州吟诵的故事。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