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奇案:一场法律与道德的思辨
发布时间:2025-01-07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1月5日,一场以探讨经典法律书籍《洞穴奇案》为主题的“遇见”读书沙龙在常图十楼中庭举行,吸引了众多法律爱好者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火花四溅。
本期活动特邀上海师范大学法律专业研究生倪婧仪担任主讲人。活动伊始,主讲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洞穴奇案》的故事背景和核心争议点,并详细阐述了书中14位法官所代表的法律观点和道德立场,从历史上法律观念的演变到现代法律体系的构建,全方位地剖析了这一案例在法律层面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在互动环节,读者们踊跃发言,现场气氛攀至高潮。一位从事法律工作的读者率先提出:“从现行法律条文的规定来看,4名探险者的行为显然符合谋杀罪的构成要件,法律的权威性和确定性必须得到维护,不能因为同情他们的遭遇就模糊了法律的界限。”对此,主讲人表示理解,同时提出反问:“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到他们当时所处的极端环境?”另一位读者随即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认为在关乎生死的绝境中,探险者只是为了生存,这是人性的本能反应,不应简单地被定性为谋杀。他呼吁,在道德层面上,应当给予这些探险者一定的宽容。主讲人在引导讨论时提出,“如果我们因道德同情而放宽对这类行为的法律判定,是否会导致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后果?”这一提问促使现场观众进一步思考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微妙平衡。
此次沙龙不仅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个研读经典法律书籍的平台,更激发了大家对法律、道德、人性等深刻话题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这样的交流与碰撞,参与者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法律的内涵和社会意义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形式的法律案例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