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精彩上演—— 一碗饭里的时代悲欢,一场戏中的人间百态
发布时间:2025-08-04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2025 年 8 月 1 日晚19:30,常州市滑稽剧团创排的大型原创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在合肥凤凰剧场圆满完成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首演。这场融合了欢笑与思考、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盛宴,不仅让现场观众掌声雷动,更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中国农民与时代变迁的深厚联结。
从 "吃饭" 到 "人生":一部戏里的时代缩影
作为对当代文学巨匠高晓声先生的致敬之作,《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并非简单复刻小说中的经典形象,而是以 "吃饭" 这一农民最根本的生存命题为切口,塑造了一个 "相似而不同、相连而独立" 的全新陈奂生。他既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缩影,又带着独有的鲜活个性 —— 会为一顿饱饭精打细算,也会在时代浪潮中迷茫挣扎;会因家庭琐事愁眉不展,也会为生活微光露出憨笑。
剧中通过 1978 年、1988 年、2008 年等关键年份的回忆片段,将小人物的命运轨迹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巨变紧密交织。从粮票年代的拮据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从土地情结的坚守到城乡差异的碰撞,看似家长里短的日常,实则藏着一部浓缩的中国农村发展史。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让观众在笑声中触摸历史温度,在泪水中体会人生重量。
滑稽底色里的深情:舞台细节见真章
常州滑稽戏的独特魅力在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员们以细腻入微的表演,让陈奂生的喜怒哀乐直抵人心 —— 他弯腰拾稻穗时的虔诚,面对城市霓虹时的局促,守护家人时的倔强,都让这个角色既 "滑稽" 又 "真实"。有观众看完后感慨:"仿佛看到了村里的老父亲,每一个眼神都透着熟悉的亲切。"
服装造型更是戏里的 "隐形演员"。陈奂生头戴的虎头帽磨得发亮,朝天辫歪歪扭扭,撞色衣裤的补丁层层叠叠 —— 夸张的设计里藏着生活的痕迹:褪色的红布是当年娶亲时的喜服边角,打满补丁的裤腿记录着田间劳作的艰辛,艳俗的配色则暗合了农民对生活最直白的热情。这些细节不仅制造出恰到好处的喜剧效果,更让角色的社会身份与心理状态跃然台上。
亦庄亦谐获赞:传统艺术的新表达
演出结束后,剧场内的掌声持续近十分钟。有老年观众为剧中的时代记忆红了眼眶,年轻观众则被幽默的台词逗得捧腹,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在剧中找到了共鸣。"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 成为观众评价的高频词,大家纷纷表示,这部戏让他们重新理解了 "滑稽戏"—— 它不止于逗乐,更能承载深沉的人文思考。
此次展演的成功,不仅为当地文化生活注入了新活力,更证明了传统艺术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常州市滑稽剧团用《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当地方戏曲扎根生活土壤,当经典形象与时代精神碰撞,便能绽放出穿越年龄、打动人心的艺术光芒。
据悉,剧团将根据观众反馈对作品进一步打磨,未来有望开展更多巡演,让更多人透过这出戏,读懂中国农民的坚韧与乐观,感受时代变迁中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