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博2024:三招解锁文物焕新“密码”
发布时间:2025-01-10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2024年“百强热门博物馆地级市馆”前列、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境外展)、2024年度文博行业100个热门展览(寻龙·读城——中国龙文化与龙城常州)、三季度“博物馆十大创新事件”(“常博奇妙夜”活动)、2024年度首届全国文化遗产研学优秀线路(常州地域文明探源研学线路)……
2024,一波波荣誉,一个个高能级“文物”焕新密码,常州博物馆是如何不断“潮”越自我,让文物一次又一次澎湃自信与力量呢?
“展”露真章:探寻展览密语
2024年,常州博物馆匠心独运,推出的龙年生肖、自然科普、人文书画等多个领域19个临展(其中8个为原创展览,4个为自然巡展),让文物“活”起来,更让文化“动”起来,为博物馆展览事业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成功吸引大量游客,彰显创新能力与学术底蕴的同时深度推进文旅融合。
年度大展“寻龙·读城”深度挖掘龙文化与常州联系,汇聚了全国范围内众多珍稀龙文物,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涵盖玉石器、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等多个门类,通过丰富的龙主题文物完整勾勒龙形象从古至今的演变趋势与发展脉络;自然科普特展“古海精灵”通过珍稀化石展品构建古生物世界,展览集观赏性、互动性和学术性于一身,游客不仅能一睹三叶虫化石的瑰丽风采,还可以与三叶虫们一同探索神秘的演化之路;围绕“宋韵”主题打造的两个宋代大展“毗陵·宋”与“清平乐”展现宋代社会繁荣景象,深刻揭示了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无疑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体验宋代生活美学与艺术的宝贵机会;而“银•宴——奥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银器展”和常州博物馆首个境外巡展“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深耕本土文化的同时更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中外游客得以突破时空的界限,共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之美。
这些展览宛如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扉,每一次开启都是一场文化的邀约,引领游客步入涉足未深的知识之境。展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如同历史的使者,静静地等待着与访客的对话。
那么,在展览策划中如何深入挖掘文物内涵,使其既能展现历史文化底蕴,又能吸引现代游客的目光?常州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惠露佳介绍:“首先,夯实展览的在地化研究和转化,展现城市人文底色,增强本地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建立游客对常州形象和内涵的认知。其次,注重美学和美育,以文物展现城市底蕴,以展览撬动城市形象传播,从美出发带动一批文创产品的‘悦己’情绪消费,满足现代游客的观展需求,拉动青年群体消费力。最后,无论是文物类还是自然类主题展览,致力于打造一站式文旅体验新场景,包括文创、导览、研学、科技等,从多维度丰富游客和博物馆的对话。”
在内容挖掘上研精覃思,深入探索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整合跨学科的研究成果,打造出具有独特视角和深度内涵的展览主题;在展览形式上大胆创新,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博物馆各领域的应用,实现导览、讲解等数字化服务,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VR)等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游客体验……这些举措吸引了更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走进博物馆,显著提升了博物馆展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活”力无限:开启活动密钥
在常州博物馆,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局限于展览,更在于教育与互动。2024年,常州博物馆坚持以品质服务为核心,打造多样化活动品牌,全年开展828场社教活动,直接参与游客达11.28万人次。
828这一数字并非简单的数量堆砌,而是博物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精准洞察公众需求后精心烹制的文化盛宴。在活动策划中,常州博物馆注重“一体两翼”,筑牢馆区本体活动品质,延伸校园、社区资源空间,突出游客体验感、习得感。在内容方向把控中,突出地域文明、自然科普特点,将流行元素融入博物馆文化,在传统中创新、在常规中突破,走亮点风格明显、历史底蕴厚重、课程肌理分明的道路,实现文化均等化供给、人群全龄段覆盖,在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等方面体现博物馆的力量。
“5·18国际博物馆日”跨界合作,展现教育创新魅力。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与第六届常州汉服嘉年华共同启幕,将历史文化融入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文商旅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推动“汉服+”文化产业破圈,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文化主题活动、《季札挂剑》剧目展演、公益鉴定等系列文商旅融合文化大餐,让文物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书斋觅趣”“笔沾春雨”“古海精灵”三大重磅展览上新,配套的教育活动、策展人直播导览,让游客从线下到云端沉浸式领略博物馆历史之韵、人文之魂、自然之美。
“常博奇妙夜”点亮城市夜经济,引领文旅消费新风尚。在去年的基础上,常州博物馆把文化与互动式体验相融合,对“常博奇妙夜”品牌进行了升级和创新,推出延长开放时间、时尚特色活动、夜场取消预约三重利好,吸引超30万人次游览。14天夜场开放,包含“八大夜玩”主题73项活动,常州博物馆将展览夜赏、非遗夜演、“解谜”夜游、展馆夜宿、科普夜读、美味夜宴、主题夜学和文创夜购,打造成有故事、有场景、长见识、能传播的夜游品牌,为游客提供“妙”趣横生的文化休闲打开方式,周五周六夜场游客同比增加90%。
深化“博物馆+N”合作模式,拓宽文化辐射的广度与深度。2024年,常州博物馆在馆校共建、社区联动领域持续发力,精准锚定学生与社区居民的文化诉求,量身定制一系列富含人文温度的文博项目,赋能学校教育,服务社区发展,成为文化协同发展的关键纽带。“奇妙的贝类世界——中外珍奇海贝展”走进学校与社区,带来鲜活的文化体验,开启一扇扇文化之窗;“寻龙·读城——中国龙文化与龙城常州”图片展在多所高校吸引2.4万人次师生沉浸式感受龙文化的独特魅力;携手天宁区社区培训学院打造的“文化赋能 幸福社区”项目等,丰富博物馆终身学习内容及形式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每一场活动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打破传统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藩篱,引领公众穿越时空的隧道,亲身触摸历史的脉络、感受文化的温度,进而实现文化育人、以文化人,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意涌动:激活文创密码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之下,常州博物馆敏锐地捕捉到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积极顺应时代潮流,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024年推出的183款文创商品及90枚特色印章,设计精美兼具实用性与收藏价值,深受游客们的青睐。“把博物馆带回家”,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凭借着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它已然化作博物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的生动实景,成为人们触手可及的文化滋养。值得一提的是,“国风超有戏”系列6款立体冰箱贴,凭借其独特的设计与文化内涵,成功入选“中国馆”品牌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文创品牌知名度。
“我们的目标是以资源整合、创意驱动为核心,持续推动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与市场化运营,以文创为载体,让文化更多的‘飞入寻常百姓家’。”常州博物馆副馆长施建刚介绍,博物馆与社会创意团队的深度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活力的文创产品,实现文化符号的当代化演绎。不断拓展推广渠道,参与文创市集、融入演唱会经济场景,并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精准触达年轻消费者,同时强化品牌宣传,讲好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提升文创品牌影响力。
“龙腾中吴”“国风超有戏”“文物焕新妆”“想常就唱”“龙文化”“宋‘潮’”……细观其文创产品,可谓别出心裁。“龙腾中吴”系列造型别致的雪糕、趣味十足的棒棒糖以及充满科技感的 3D 打印咖啡,引领着游客在品味舌尖美味的瞬间,解锁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故事,感受常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文物焕新妆”系列文创更是创意无限,大胆地将古代文物与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色彩相结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物,如泥质黑衣陶猪形尊、青瓷鸡首壶等,搭配充满活力的传统色,使其焕发出崭新的光彩。而且,该系列文创还别具一格地设计了可在“猪形尊”和“鸡首壶”里种花种草的创意玩法,让游客在参与和互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拉近了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在消费场景建设上,实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策略。线上,通过开设淘宝店及与文旅电商平台合作,打造便捷的数字化购物体验;线下,则优化场馆零售区域,设计集产品展示、文化体验与社交互动于一体的复合消费空间,全面提升用户体验。2024年常州博物馆改造提升了文创区,为游客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据统计,2024年常州博物馆文创收入已超过了400万元,并且连续三年保持着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增长态势,文创产业正逐步成为博物馆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博物馆不仅是文旅常州的魅力磁极,吸引着天南海北的参观者纷至沓来,更是文化传承的活力源泉。在全面推进文化强市的新征程里,常州博物馆不断出新招、用妙招、使绝招,来探密语、解密码、启密钥,一次又一次“潮”越自我,让文物“鲜活”时代故事,让文旅常州“澎湃”文化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