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办实事:“革命文物寻访之旅”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05-20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为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在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月15日市文保中心联合武进区文体旅局,组织策划了“感受信仰的力量——革命文物建筑寻访之旅”,带领40位市民朋友们重点寻访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及王诤故居。文物工作者以革命文物为重要载体,学党史、办实事,讲述红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本次活动通告发布后,得到许多热心市民的积极响应,特别是受到家长朋友们的欢迎。在活动路线方面,特意挑选了历史价值较为重要但地处偏远的革命文物,并全程做好引导、讲解服务保障。
第一站:太滆儿女有勇谋,铁铺巧作交通站
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杨桥以村南一座单孔石拱桥‘南杨桥’而得名,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地处太湖、西太湖、武进、宜兴的中心地带,是北上常州府城、南下宜兴县城及湖州府城的必经之地,水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杨桥至今保存有较好的历史风貌,南杨桥南堍西街的桥南新村24号,就是当年设立的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2008年2月,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被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4月,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被列入江苏省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在2020年进行了整体修缮,于同年11月底通过了验收,随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布展工作,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体提升。通过修缮陈展和环境整治,为杨桥村新增了革命文化展示场所,同时也改善了村容村貌。
工作人员结合文物建筑及复原展览陈列,详细介绍了地下交通站的成立背景、规模及革命烈士戴荣坤的英勇事迹。抗日战争时期,为切断新四军在太滆根据地的南北交通线,日伪军在武南地区实施‘清乡’政策。为确保南北交通线畅通,1940至1945年间,新四军、游击队多数以杨桥地区为通道出入宜兴、武进之间。杨桥地区由此成为武南地区中共地下组织的主要联络跳板,并在之后的反“清乡”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复原展览陈列有不少老物件,小朋友们都感觉十分新奇,家长们就开始进行科普,老人们更是忆苦思甜,讲述他们小时候的故事。
第二站:铮铮铁骨寻光明,电波将军立奇功
下午,寻访队来到位于洛阳镇天井村的王铮故居,参观了王诤将军幼年生活过的故居。王诤故居原为王诤祖父购置,坐北朝南,前后3进清式农舍院落建筑,面阔三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农舍。2007年底,镇村对王诤故居进行原址翻修,同时新建“王诤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于2008年9月全部竣工。修缮后,故居前后共4进,在陈列室置放王诤将军半身铜像,采用多种形式陈列布展,记载了将军一生中不同时期锐意进取的激情和拓荒奠基的担当。2018年,天井村再次对故居与陈列室进行修缮,并扩建陈列室两间,于2020布馆完成,分别为“红心馆”和“奋斗馆”,从多方面记录了王诤将军的相关事迹。故居现为江苏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
在故居西侧的“王诤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室”,走近“半部电台起家,一生征战为民”、我省唯一开国中将、被毛泽东主席称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了解王诤将军所开创的我党我军事业发展历程。
从“千锤百炼”“铁匠红心”的地下交通站旧址,到我党我军“千里眼”“顺风耳”通信事业开创者的故居,寻访者一路切实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活动当天天气炎热,小朋友们有些体力不支,工作人员带领小朋友们高喊“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等口号,迅速提升了队伍士气。家长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既学习历史,接受了党史学习教育,也增进亲子互动。小朋友们还表示要认真撰写日记或参观记,记录下今天的所观所感、所思所获。在活动微信群中,市民朋友们也纷纷留言,对活动体验表示非常满意。
为响应2021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物映耀百年征程”主题,市文保中心今年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开展“跟着文物学党史”为民办实事系列活动,启动红色文化宣讲、《常州革命文物图片展》进学校、进社区巡展,策划红色公益研学活动,让革命文物保护成果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