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枝新篁——徐秉方艺术展10月15日开幕
发布时间:2021-10-09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苍枝新篁——徐秉方艺术展”将于2021年10月15日在常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常州博物馆、常州市文化馆、常州虚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办,展期至11月21日。
徐秉方
1945年生于常州武进,2009年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州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其父徐素白是享誉沪上的竹刻大家,徐秉方从小受父亲与海派书画大家熏陶,经过半个多世纪潜心刻竹、钻研手法和画艺,终将留青竹刻从传统刀刀模拟笔墨的窠臼中解放出来,被誉为“现当代中国竹刻杰出代表性人物”。徐秉方先生的竹刻作品在虚灵中见气韵,工致处纤毫毕现,写意处淋漓潇洒。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清雅俊秀的艺术风格,其留青竹刻成为最早进入佳士得、苏富比拍卖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作品之一,并入藏大英博物馆等海内外重要文物收藏单位。
留青竹刻技艺始于唐代,明代成为独立的竹刻门类,清代又有所发展。常州留青竹刻承袭晚明常州府竹刻名家张希黄所创“青筠五色”的独特技艺,又深受晚明文人趣味的影响,将竹刻与文人绘画的结合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留青竹刻巧妙利用薄如纸张的竹筠与竹肌之间的色差,运用各式刻刀以及不同雕刻技法刻画形象,从而产生与其他材质不同、精彩生动的视觉效果。徐秉方开创了留青山水云雾刻法,以“似用刀又不见刀痕”的手法丰富了留青竹刻的表现技法、扩大了其表现范围,开创了当代留青竹刻的时代面貌。在竹刻之外,徐秉方先生亦擅书画、能治印、精壶刻。
此次展览包括“毗陵竹翁”“君子匠运”“玉人容姿”“浮世清欢”“远山虚云”五个部分,展出徐秉方所作竹刻、书画、壶刻精品,共130余件(组),题材包括草木花卉、人物、山水及生活雅趣。展品中还有部分徐秉方之女徐文静、徐春静的竹刻精品。
同日,还将在常州博物馆召开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徐秉方艺术研讨会”,届时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东南大学、福州大学、上海博物馆、江苏省非遗保护研究所、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单位的专家及工艺美术大师,将共同聚焦徐秉方的艺术创作,围绕创作风格、艺术价值等方面展开广泛研讨。
部分参展作品
留青竹刻 江山丽景臂搁 徐秉方
这幅作品系徐秉方自画自刻,远山丘壑绵密,峰石秀峭,山间悬挂流瀑;近处庭园里芭蕉、绿树、灌木交互掩映,屋舍鳞次栉比,湖面横一叶扁舟。徐秉方的笔墨和奏刀,意到神全,屋舍、窗格、瓦片、门前台阶刻画规整,比例精确。岸边的陂陀岸石、树干、远 、云霭又籍青筠的去留,而产生氤氲变化。
留青竹刻 竹石图茶叶筒 徐秉方
徐秉方爱用石的坚硬彰显竹之坚韧。墨笔写就的画面,有一种苍茫沉郁、古朴浑厚之气。他以墨色的浓淡变化将瘦石嶙峋的肌理表现得恰如其分,并在前景描绘一从繁密的竹枝,一撇一捺的用笔让竹叶的布局充满了书法的韵致。竹石也是徐秉方竹刻作品中常见的创作题材,尽管创作的媒介不同,但都彰显了艺术家的风骨与韧劲。
留青竹刻 映日荷花别样红臂搁 徐秉方
留青竹刻 杜甫像臂搁
徐秉方 刻,傅抱石 画
留青竹刻 黄山松云臂搁 徐秉方
留青竹刻 《道德经》 竹简
徐秉方、徐文静、徐春静
《道德经》全篇由330片竹简组成,以赵孟頫晚年的小楷精品为稿本,包括赵孟頫创作的老子自画像和陈洪绶的道德经题字,首尾有历代藏家的印章。通过徐氏父女三人对书法的理解和对刀的运用,原作静穆灵动之气被传神地诠释出来。用刀娟秀飘逸,既以高难度的留青技艺表现单个字体的浅浮雕状,又规矩而有法度地呈现整体笔势行气,章法严谨而不失原作书写意味。旁侧所配老子像,则体现了徐家竹刻在人物描摹上的虚实、线条和神韵特征。通篇气韵如行云流水,气势磅礴,既是对竹刻门类的出奇创新,也是对《道德经》经典的传承,代表了常州徐氏留青自身的巅峰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