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乐学常博”线上研学课程第七期——“玉”见良渚

发布时间:2021-08-20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

哈喽~小伙伴们

时间一晃,假期余额已不多

许久未见,有没有想念常博君

今天常博君为大家带来了新一期的线上研学课程

第七课 “玉”见良渚

2019年7月6日10时,在阿塞拜疆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我国申报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那良渚文化是什么时期的文化?我们常州与良渚文化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良渚文化又有着怎样撼动人心的魅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神秘的良渚世界。

良渚古城图片来源:网络

良渚文化是分布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5300年至4300年,前后延续达千年之久。它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一起,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人类文明史上并肩争辉。而位于我们常州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的寺墩遗址则与浙江余杭的莫角山、上海的福泉山并称为良渚文化的三大聚落中心为我们了解良渚文化提供了有力而独特的视角。

寺墩遗址复原场景 拍摄:常州博物馆历史厅

一、 寺墩档案

Part1 怎么发现的呢?

1973年的秋天,郑陆镇的农民在劳作时发现了一些形态各异的石头,出于好奇他们便送往常州文物商店。后经常州博物馆工作人员鉴定为玉琮和玉璧等,随即,博物馆人员前往出土地点多次进行调查,确定了寺墩遗址是包含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延续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南城寺图片来源:网络

Part2 名字的起源

寺墩遗址位于常州市东北15公里处,属于天宁区郑陆镇三皇庙村。这是一个高出地面约20米,直径100米,当地俗称“寺墩”的土墩。据传说,寺墩上曾建有寺庙,叫“南城寺”,规模宏大。但寺庙屡建屡毁,至今仅存遗址,寺墩由此得名。

寺墩遗址图片来源:网络

Part3寺墩遗址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神秘古城呢?


首先得从这里先后发现的4座良渚文化大墓开始说起。

1978年到1995年,经过五次的考古发掘。寺墩遗址的文化面貌逐渐清晰,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遗址中心为人工堆筑的大型祭台,在祭台东侧共发现良渚文化墓葬4座,分别为一号墓、三号墓、四号墓和五号墓。从出土文物分析,属于良渚文化中晚期。

(图片来源:国宝档案)

Part4 寺墩三号墓

寺墩遗址的基本形制与外方内圆的玉琮极其相似,中间的圆形是祭坛,射部的横截面呈圆角方形便是内城河。四角的折角形凸面便是4个墓地。玉琮4个面上的竖槽,正是祭坛东、南、西、北4面,连通内、外两周城河的通道。因此,专家认为,寺墩古国就是依照玉琮的形制来设计建造的。

(图片来源:国宝档案)


而三号墓规格最高,共出土120多件随葬品,除玉制的璧和琮之外,还有陶制的生活用具、石制的生产工具以及玉质的装饰品。其中出土玉璧24件,大小不一,最大直径达26.2厘米,墓主头前、脚后各有十多件,其余一部分压在头部和脚下。出土玉琮33件,从一节到十五节,高矮不等,一件放于头部正上方,一件放于头部右上方,其余围绕墓主四周。三号墓出土的良渚玉器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制作精美,这在良渚文化墓葬发掘历史上实属罕见。

寺墩三号墓葬发掘图图片来源:网络

Part5墓主人是谁?

通过对寺墩三号墓墓中残骨的检测,墓主是一位20岁左右的青年男性,众多的陪葬物品表明,该男子有可能是良渚文化寺墩聚落的大首领之一,他的肢骨和随葬的部分玉璧、玉琮和石斧上有明显的火烧痕迹,说明埋葬时举行某种用火燎祭的敛葬仪式。

二、“漫”话良渚玉器

Part1 玉之功能

良渚时期的先民们赋予了玉神秘的力量,用玉制作成的器物常常作为巫觋(xí)手中的法器、祭祀的礼器、象征权力的瑞器,或者作为随葬品埋入墓中。

祭祀的法器(图片来源:常州博物馆原创AR读本史前探秘


作为权力的瑞器(图片来源:常州博物馆原创AR读本史前探秘

    同时,玉器作为良渚文化最突出的物质文化,它们的品质和数量、种类和组合、形式和纹样,反映拥有者的身份、地位、性别、等级。一个良渚人是显贵还是平民,从他随葬玉器的数量、器形、体量、质量上就看得出端倪。

作为陪葬的礼器(图片来源:常州博物馆原创AR读本史前探秘

良渚文化时期,人们的精神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统治阶层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逐步培育了一套遵循有礼的礼仪制度。所以,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祭坛被大量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出现了以玉琮、玉璧为代表的一整套用于祭祀的玉之礼器,这些玉器被认为是良渚社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权力而用于祭祀天地和鬼神的专用法器。

 

(图片来源:网络)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的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由于浑圆像天,所以被《周礼》定为祭天的礼器。


 

玉璧 常州博物馆藏

玉琮是良渚文化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玉器,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中记载:“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大地的礼器巫师通神的法器以及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十二节人面纹玉琮 常州博物馆藏

玉钺是军事指挥权的象征。良渚文化时期,玉钺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了用玉制度的核心,是显贵者阶层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质指示物。

 

玉钺 常州博物馆藏

Part2 神秘的良渚神徽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 常州博物馆藏

在良渚文化玉琮上,出现一些完整或简化的神秘纹饰,自出土后就受到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这种纹饰被称为神徽像

 

良渚文化神徽

那么这种神徽到底是什么呢?

(图片来源:网络)

 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良渚文化神徽所表达的是一位头戴羽冠,与当时的人们所崇拜的神灵(或神兽)合为一体的神人形象。另外也有专家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良渚文化神徽其实应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是一位头戴羽冠的神人形象,下面是一独立的兽的形象。神与兽既联系在一起,又相对独立。

 

关于这个图像的形式本身究竟如何解读,结合考古发掘报告,我们倾向于由“神人”“兽面”组成的说法,这一点已得到不少学者的赞同。神徽像的出现也说明了在良渚社会时期,已经有了统一的信仰和广泛被认可的权力。

良渚王国的神徽像,是良渚人共同崇拜的神灵。它穿越五千年,带着爱与信仰,引领着后人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

Part3 玉之工艺

良渚的玉器如此精美,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见证玉器的“诞生”吧!




(视频来源:西瓜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能大概推测制作时分为五个步骤。首先是切割。可能是用石片、竹片、木片等工具,通过在玉材上不断地添砂加水,经过反复运动来达到切割玉材的目的。第二步,线切割。可能是使用麻绳、皮条等线状物从玉料的上端沿左右两侧向下往返拉动,带动石英砂对玉料裁切;第三步,钻孔。可能是采用竹管或锥体石器等加石英砂转动而成;第四步,刻纹。推测是用竹片、鲨鱼牙齿及石英等雕刻。第五步,抛光。一般用竹片、木片及兽皮加砂磨光而成。兽皮上有动物性脂肪,呈弱酸性,用兽皮在玉器上来回摩擦,可使玉器光亮,含油性的竹木片,也可用于玉器摩擦上光。

玉琮制作流程图

三、课后学习

小伙伴们,在对常州的寺墩遗址和良渚玉器有了简单的了解后,贴心的常博君还为大家准备了课后的学习单,大家可以自行下载打印,和你的小伙伴们一起PK一下吧。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