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馆藏精品文物线上赏析(三十五)
发布时间:2021-07-16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常州博物馆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化成果,持续推出馆藏精品文物的数字云展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让人们相聚在“云”端,欣赏异彩纷呈的精品文物,用文化的力量鼓舞士气抗击疫情。
北宋青白釉暗花缠枝牡丹纹唾盂,高10.8厘米,口径15.6厘米,底径12.4厘米,1978年征集于常州武进村前乡。器型为外翻撇口,束短颈,扁圆鼓腹,下接喇叭状圈足。其胎体坚致且厚重,从形制上看是模仿了青铜尊的造型。古朴柔韧的造型、厚薄相济的胎骨,赋予了器物端庄浑厚的气度。唾盂通体施釉,釉色白中闪青,釉面有细碎开片纹,有温润如玉之感。在唾盂鼓起的腹部,装饰以暗花缠枝牡丹的刻划纹,纹饰构图简练,纤细的线条流畅飘逸,又赋予器物以恬静秀雅的意境。
唾盂,又名渣斗,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痰盂。作为一种居家的卫生洁具,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唾盂从商至汉通常为贵族阶层使用的物品,其材质有金、银、漆、铜等。西晋以后,唾盂多为陶瓷制作,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载:“御龙直(宋朝御林军)……执御从物:如金交椅、唾盂、水罐、果垒、掌扇、缨绋之类。”可见唾盂当时就是上层贵族日常必备的生活用品。而这件唾盂精美雅致,应不是一般士庶之家能使用之物,而是与质地昂贵的金银唾盂一样,是上层人物使用的高档产品。
青白瓷,就是胎薄质坚、硬度高、透光性强、釉面清脆、如玉般温润的瓷器,是宋代景德镇在前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创烧出的新品。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景德镇的青白瓷瓷质透薄,器形挺拔有神,纹饰丰富多样,釉面晶莹如玉,风格雅致高洁,满足了当时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的审美喜好,且赢得可与玉器媲美的赞誉。宋代崇尚道教,老庄美学思想在唐代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出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从而形成宋代理学。道教崇尚“静”,讲究“道法自然”;儒家讲究“中庸”“君子如玉”;理学提倡“天人合一”。这件青白瓷唾盂的艺术气质正好符合了这些哲学思想的意境。
唾盂是日用洁具,也是一个文化缩影,不同时期唾盂器型、材质及图案装饰的演变,可以看出古人在审美观上所发生的变化。唾盂还曾被赋予古人抒发心情、借物表志的作用。《世说新语·豪爽》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唐代独孤及《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诗云:“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后人于是便用“击碎唾壶”作为激赏诗文、感慨心情之词。
这件唾盂既是生活日常使用的实用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在这实用与美观的统一中,展示了当时制瓷工匠的高超熟练的创作技巧,是一件北宋时期景德镇窑青白瓷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