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 | 瞿秋白《赤潮曲》
发布时间:2021-07-14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青年瞿秋白开始投身革命洪流。五四运动后,他以记者身份赴苏俄实地采访,亲身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蓬勃伟力。1923年1月,瞿秋白回国。诗歌《赤潮曲》就创作于这个时期。
瞿秋白在苏俄期间,写了大量反映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主义成就和建设的报道,有力地传播了马克思和列宁主义。1922 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瞿秋白回国后拒绝到北京政府外交部任职,以清贫之身先后主编、编辑了《新青年》《向导》《前锋》等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这一时期,他撰写了200多篇文章,以极大的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常州三杰纪念馆宣教科副科长郭婷婷:
封面是他亲手设计的,《新青年》三个字是他亲笔题的。在第一期叫“共产国际号”上,他就发表了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和他创作的《赤潮曲》。
《赤潮曲》的旧曲取材于昆曲曲牌“新水令”,瞿秋白根据音调旋律将创作的《赤潮曲》新词重新填入曲中。刊登之后,《赤潮曲》迅速在广大工农群众中歌唱流传,此曲也被中国近代音乐史学家汪毓和先生称为“中国最早的工农革命歌曲”。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于组织领导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到了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马凌:
在这样的一种严峻的形势之下,秋白同志(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澎湃的政治热情和乐观的精神鼓舞着人们继续战斗。
中央红军长征后,瞿秋白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不幸被捕。面对敌人轮番劝降和高官厚禄利诱,瞿秋白宁死不从,淡然走向青山脚下,一路用纯熟的俄语高唱自己配译中文歌词的国际歌,优雅地盘坐在一处草坡,微笑着就义,临刑前只说了一句“此地甚好”。
瞿独伊是瞿秋白唯一的女儿,今年100岁,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瞿秋白遇难时36岁,那一年,瞿独伊14岁。瞿独伊:
那个时候很小,他牺牲的时候我哭出病来了,我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一个是我的父亲?
毛泽东曾高度赞扬瞿秋白: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一个本可以成为文化巨匠的文弱书生,因为信仰,笑对死亡。而在他站立的队伍里,还有他的同乡张太雷、恽代英,人称“常州三杰”,作为中国革命早期的领导人,他们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年后,迎着春日朝阳,常州觅渡桥小学的学生深情朗诵着校友瞿秋白的《赤潮曲》。如今,以瞿秋白命名的“秋白书苑”遍布全城。“常州三杰”的精神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