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馆藏精品文物线上赏析(三十一)
发布时间:2021-05-31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常州博物馆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化成果,持续推出馆藏精品文物的数字云展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让人们相聚在“云”端,欣赏异彩纷呈的精品文物,用文化的力量鼓舞士气抗击疫情。
常州博物馆所藏蛙形水盂,为西晋时期之物,高3.6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3.2厘米,1975年于江阴西石桥征集。整体造型直口、扁鼓腹,饼形足。腹部贴塑蛙的头、四足及尾。釉色青灰中泛黄,釉面开细纹片,足部无釉,露胎处呈灰褐色。
越窑青瓷蛙形水盂越窑青瓷蛙形水盂
越窑青瓷蛙形水盂越窑青瓷蛙形水盂越窑青瓷蛙形水盂
这件蛙形水盂上的蛙实际应为蟾蜍,也是蛙类的一种,为人们所熟知。蟾蜍,又称癞蛤蟆,虽然长相丑陋,但在古代,却被赋予了许多与长生和招财有关的寓意,因此古代许多器物都同蟾蜍相关。
古代传说蟾蜍是嫦娥的化身,是月精;又是王母娘娘的不死神药,系药神。古文献曾有记载认为蟾蜍是长寿之物,食之能够增岁。如晋代葛洪(284—364)在《抱朴子内篇·对俗》曰:“蟾蜍寿三千岁”。北宋李昉(925—996)《太平御览》引《玄中记》云:“千岁蟾蜍,头生角;得而食之,寿千岁,又能食山精”。古人还将蟾蜍视为仙药之一,若食“虾蟆丸”能长生不老。在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将蟾蜍归为五芝(石芝、木芝、草芝、肉芝、菌芝)之一,“肉芝者,谓万岁蟾蜍。”
成语“蟾宫折桂”又把蟾蜍与仕途联系起来,使得金蟾成为了官运福神的天使,元人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中有:“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镇朝经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之梯步。”明代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别妻》曰:“吾去不唾手步蟾宫折桂枝,须奋身金戈铁骑。”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中也道:“举人是月宫里管的,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爷,我们爷就可以中举,名叫蟾宫折桂。”
不仅如此,“辟五兵”之说又使得蟾蜍成了辟兵镇邪的标志。所以,金蟾被古人视为“祛病毒、助长寿、主富贵、呈祥瑞、辟五兵、镇凶邪之物”。上述观念被一直沿用下来,并在后世加以修饰和美化,形成了现今对蟾蜍的种种美好观念。
水盂被当作除“文房四宝”之外的第五宝。水盂因小巧而雅致,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故在文玩类的工艺品中,属于品位较高的藏品。水盂,又被称为水丞、砚滴,在古代则直呼为“水注”。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最早出现在秦汉。水盂的形制多样,但主要以圆形或扁圆为主。古代水盂的材质也较为多样,但在汉晋时期主要以青瓷为主。水盂在文人墨客的眼中,观赏意义更大于其实用性,因此古代的水盂制作都较为精致,另外水盂也常常同当时的一些吉祥之物结合,上面讲述的蟾蜍的寓意,便被用来同水盂结合在一起。
常州地处江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辈出之地。晋代的江南讲学之风渐盛,文人墨客对精神领域的注重也延伸到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对于蛙形水盂这种精致小巧的文玩工艺品自然是格外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