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新发展理念的常州旅游实践——常州文旅发展经验调研总结活动成果回顾

发布时间:2021-04-15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

    3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旅游报社、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常州文旅发展经验调研总结活动在常州举办。来自文化和旅游研究机构、专业院校的专家学者深入常州市天宁区、溧阳市、金坛区、武进区,实地调研并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开展交流、座谈,为常州市总结“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经验的同时为谋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带来创新思路。

    专家一致认为,几年来,常州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科学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政企分开、协调共进;不断丰富优质供给,打造多层次产品体系,走出一条“资源创造型”旅游发展新道路;深入挖掘古镇古街、文物遗迹、传统村落、非遗等的旅游价值,推进文旅融合;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建设特色旅游公路、串联全域美景,完善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游客体验,在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季节体验、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先进经验。常州在旅游发展中富有“闯”劲儿,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方面形成了“常州经验”,在打造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以及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上收获了许多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实践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创新驱动 融入新发展格局

    从仅拥有几块恐龙化石的恐龙馆,到打造沉浸式恐龙文化体验的常州环球恐龙城景区;从以浇灌庄稼、防洪抗涝为主的沙河水库,到集合旅游全要素的天目湖旅游度假区;从茅山脚下的一片“洼地”,到拔地而起的“江南神奇山镇”东方盐湖城……多年来,常州坚持创新驱动,发掘旅游业发展新动能,在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主体创新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

    溧阳坚持市场主导,辖区内旅游企业基本实现民营化,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上市的水利设施类旅游景区企业;武进区以体制创新促进全域创建,建立“党政统筹”的领导机制、“部门联动”的责任网络和“上下对接”的管理体系,成立由26个单位成员组成的全域旅游推进专班,将创建目标责任纳入开发区、镇、部门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新北区创新营销模式,推动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多主体参与的营销联运机制。

    金坛区坚持规划引领,将全域旅游理念融入产业规划,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园区变景区”,将产品展示、参观游览、技术科普等功能融入园区和企业规划建设;高品质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打造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金坛城市形象馆、金坛区图书馆等“城市客厅”。在产品创新上,金坛花谷奇缘不单纯依靠门票作为景区的运营收入,在建设旅游园区之时先行种植花卉、苗木并进行市场销售,形成以旅游经营、花卉苗木种植销售为主产品,同时辅以园区商品零售、房屋场地租赁、住宿餐饮等旅游配套项目的格局。

    近年来,常州资源开发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是2020年度江苏省唯一创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景区,礼诗圩村、城西回民村、庆丰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博龙泉酒业、波仕曼工业旅游区创建成为江苏省级工业旅游区,溧阳休闲三日游、仙都金坛二日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太湖湾露营谷作为全省唯一入选首批国家5C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山水、乡村、休闲、工业等新型旅游业态。

    此外,常州还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制订出台《常州市支持文旅发展、促进旅游消费的八项措施》《常州市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常州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加入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承办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联席会议、中国未来景区大会,举办“常州文化旅游(上海)推广周”活动,举办首届“常州夜生活节”;常州环球恐龙城景区、青果巷两大文旅消费集聚区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龙城夜未央”成为江苏省最具影响力的夜经济品牌之一。2020年,常州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跻身“2020年度中国夜游名城”。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辉认为,常州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并不突出,却探索出了一条旅游业带动发展的路径,这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改革探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协调推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

    常州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注重协调推进,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发展水平,从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上发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武进区以配套建设优化全域服务,全区所有景区和乡村旅游区的公交线路全覆盖,高铁、地铁、公交和自驾车无缝对接;对淹城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旅游化改造;建设集智慧导览、监测指挥、数据分析、行业综合监管于一体的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开发“智游武进”小程序,实现手机查询、预订、讲解、导航、投诉等一体化服务。

    溧阳把城乡整体空间作为大景区打造,以城市公园、美意田园、生态景观为点,以“溧阳1号公路”为线,在以点串线、以线扩面中推动形成“全域一幅画、处处皆旅游”,释放旅游红利,转换旅游价值。调研期间,专家组一行实地探访了“溧阳1号公路”瓦屋山段。“溧阳1号公路”全长365公里,众多游客来此自驾、骑行、慢跑。2019年,常州首个功能性驿站落地瓦屋山神女湖畔,这里不仅设有停车场、卫生间等基本配套设施,还开设了一家公路主题咖啡屋,主推“溧阳1号公路”品牌的咖啡、甜品、挂件、徽章等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提供溧阳旅游讲解服务,不断深化“溧阳1号公路”的服务品牌。

    “溧阳1号公路”神女湖驿站相关负责人卢璐表示,“溧阳1号公路”融入了生态涵养、全域旅游、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元素,它的建设打通了溧阳全域旅游的交通脉络,为沿线服务业增加了更多的致富机会。“在未来不间断地持续发展建设中,游客数量将会持续上升,沿线服务行业的未来也将指日可期。”

    近年来,常州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实现多重突破,召开全市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编制完成《常州市全域旅游规划》,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意见》。溧阳创建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创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目前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总量跃居江苏省前列。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常州计划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立足全域发展格局,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发展城市旅游,打造全新的古运河文化旅游区;强化发展支撑保障,编制《常州市“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起草完成《常州市旅游促进条例》并依照法定程序提交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审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主任戴学锋表示,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有“小岗村”一样的改革创新精神。不仅要推动旅游业内部改革,还要推动旅游业之外的改革。当前,常州在旅游业之外的改革方面已有很多创新,如把荒山变成了度假区、建立了科学的政企合作推进机制等,这些都是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

绿色发展 立足生态城景融合

    绿色是城市的“颜值”,生态是发展的底色。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常州坚持立足生态优先,将生态保护与旅游有效结合,实施绿色旅游开发、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倡导绿色旅游消费,让来常州旅游的游客深深感受到常州山水田园的生态和谐之美。

    天宁区全力推进焦溪古镇保护和申遗工程,综合整治古镇风貌及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城乡深度融合,打造“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武进区对废弃宕口进行修复利用,将龙凤谷旅游项目打造成区内唯一的瀑布景观;溧阳在“十三五”期间投资40多亿元治山理水,关停采石矿、砖瓦窑、石灰窑、码头190余个,生态修复废弃矿山50余个,连续摘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长寿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等“金字招牌”。

    在金坛区,茅山旅游度假区用3年时间建成两个美丽乡村及一个现代农业园,实现“特色田园观光带”规划落地。其中,一号农场依托茅山的优质自然资源开展有机种植,建设数字化养生农场,并在传统休闲观光农业基础上打造出农耕体验、食农课程、农学成长礼等一系列特色主题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插秧,感受田园慢生活。

    此外,常州还积极参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连续几年举办“常走大运”活动,春秋淹城遗址改造提升工程入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明清金龙四大王庙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目前,常州正加快构建“一核”(常州城市休闲旅游中心)、“两带”(大运河历史文化旅游带、武进—金坛—溧阳旅游度假发展带)、“五区”(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茅山旅游度假区、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曹山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新格局,以更美的城市、更多的景点、更靓的形象、更优的服务,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常州路径”。

强化开放 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常州在推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国际、国内合作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开拓发展道路,有效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近年来,常州积极加大支持引导力度,支持江苏(常州)网络视听产业基地等申报文化和旅游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推动常州创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组织全市文化和旅游科技型企业申报国家、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研发基地。2021年,常州将全力推进总投资306亿元的35个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

    新北区抢抓“长江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苏锡常都市圈”等战略机遇,推进新北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落地落实,优化旅游功能和空间布局,细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以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为契机,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体育经济、网红经济,推动文化、体育、商业、工业、乡村和旅游深度融合。

    武进区将西太湖打造成集生态、游憩、休闲、度假、科研、高档住宅于一体的湖滨新城,不仅拥有西太湖揽月湾、“滆湖之星”观光塔、中国花卉博览园、西太湖影视基地、雅集园等精品旅游景点,还集聚了武进曲棍球基地、武进网球馆、奇峰水上运动俱乐部、米兰游艇俱乐部、DS赛车场等体育旅游体验项目,以及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油灯博物馆、陈履生美术馆等一批文化和旅游场馆。通过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西太湖国际马拉松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热气球公开赛、西太湖国际音乐节等品牌赛事活动,西太湖已成为目前武进地区环境质量佳、体育文化氛围浓郁的户外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溧阳积极引进优质资源助力县域发展,环球融创曹山未来城、中德富尔达康颐社区、中国平安健康城等文化和旅游项目纷纷落地。其中,曹山未来城以国际文旅康养度假城为定位,采用多节点多廊融合、多片区多组团渗透的全球先进城市模式,打造“产城运营+旅游度假+生态休闲+文化科技+高端居住+康养生活”一体化超级闭环。环球融创曹山未来城项目营销总监吴兆洋表示,曹山未来城入选2020年江苏省重大工程(休闲和旅游类)和2021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江苏省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名单。该项目将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开拓发展农旅、文旅、工旅、科旅等形式,为溧阳全域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全民共享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常州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注重全民共享,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优化旅游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大力推进文明旅游,让游客和居民共享常州之美。

    钟楼区编制完成《钟楼区全域旅游规划》,着力构建“一带(大运河历史文化旅游带)一核(城中文商旅融合发展核)五片区(三堡街—西直街创意文化片区、安港文旅融合发展片区、殷杏泰田园乡村生活片区、现代工业创新体验片区、城市花园文化体验片区)”空间总体布局;推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大力开展旅游厕所建设,完成运河五号、佳农探趣、青枫公园等重要景区(点)的旅游厕所建设,推动城市公厕按旅游化标准改造提升;打响钟楼“夜生活”品牌,培育夜间游赏、夜间餐饮、夜间购物、夜间娱乐、夜间文化体验等多元“夜间”业态,发展新模式、新产品,提升文化和旅游在夜间经济发展中的牵引力。

    天宁区持续推动老城厢复兴,打造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常州“城市会客厅”。其中,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将京杭大运河及天宁寺、红梅公园、东坡公园、南市河、西瀛门、篦箕巷等众多名胜古迹串联,完整和全面地呈现出常州本土的运河文化及老城厢文化。区别于多数景区、度假区“相对偏远、到此一游”的现状,该街区一方面通过梳理青果文化脉络,持续塑造“江南名士第一巷”的青果大品牌IP,另一方面还吸引更多调性相符的生活业态加入,带来文化和生活的双重体验。

    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以茅山天然养生资源为条件,着力培育“八重道养”体系,为常州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市民游客提供“旅居+康养”产品。步入茅山颐园小镇,一座座中式庭院环境清雅,目之所及,亭台楼阁、鸟语花香,仿佛身处江南的私家园林。小镇不仅配备全科室医院,修建森林步道,还通过烹饪园艺、书画艺术、游泳舞蹈等训室内外活动,丰富退休业主的老年生活。

此外,在市场治理上,常州还高质量完成《常州市旅游促进条例》草案拟定,在江苏省率先实现旅游警察支队全覆盖,全市7个基层法院均成立旅游巡回法庭,在全市旅游住宿行业全面推行“常州礼遇”服务品牌,游客满意度测评连续多年保持“满意度高”水平。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度假休闲指导处原处长潘肖澎表示,常州旅游发展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创新突破方面还需要突破束缚,要在“无中生有”基础上做好“有中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常州2021年将深入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年”,推动天宁区、钟楼区老城厢范围内旅游厕所质量按国家标准改造提升,加快“常州礼遇”服务标准落地推广,加大常州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常享游”应用推广,保持游客满意度全省第一方阵地位。

    2020年以来,常州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实现疫情防控和旅游发展“双战双赢”。打好文化和旅游复苏“组合拳”,面对疫情对文化和旅游行业带来的严重冲击,第一时间统筹3亿元资金,用于企业纾困和市场复苏;设立2000万元“文旅专项贷”贴息补助,在全省率先发放3000万元“常州旅游消费券”,推出1000万元“长三角团队游客招徕奖补”等;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829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达5148万人次(均位列江苏省第四),其中,旅游总收入同比恢复到2019年的69.2%(分别高于全国31.2个百分点、全省11.6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旅游总人数同比恢复到2019年的64.6%(分别高于全国16.7个百分点、全省10.9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三)。

    回眸“十三五”,常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聚焦建设江南文化名城、打造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统筹抓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圆满完成“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连续3年获评“江苏省文化发展水平先进地区”,运河保护“常州经验”、文化民生“常州现象”享誉全国,舞台艺术“常州现象”享誉全省;在江苏省率先完成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被誉为综合执法改革“江苏模式、全国样板”;文化产业、旅游业增速均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2019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比达7.6%,稳居江苏省第一方阵。截至目前,常州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32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3家(位列全省第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并列全省第一),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家(位列全省第二)。

    站在“十四五”的起点,常州将着力构建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精品迭出的艺术生产体系、科学有效的遗产保护体系、融合协同的产业发展体系、优质高效的旅游供给体系、活力迸发的文化和旅游消费体系,谋划一批文旅融合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建设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标志性文化和旅游项目,打造一批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文化和旅游新动能,谱写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新篇章。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