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诗坛高手盛世哀音 | 读黄仲则(二)

发布时间:2021-03-26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

黄仲则是乾隆年间的落魄悲客

但却是诗坛奇才

他的诗人之诗给我们留下大量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继续摘选其中三篇与大家一起分享

01

《初春》

未觉毡炉暖,旋怀柑酒新。

池台平入夜,原野渺含春。

物外欣然意,风前现在身。

中宵感幽梦,冰雪尚嶙峋。

诗文赏析:

初春时节,没有感觉到取暖火炉的温暖,便自然地想起那新酿的即将煮熟的酒。开阔的池台,远远地延伸着。终于隐没在夜色里。顺着池台的视野,看到远方辽阔的原野,春意这不易察觉的勃勃生机,立马变得清晰可感起来。

眼前之物再辽阔,终究不是自己,超然的欣喜,被夜风吹散,转到了自身身上,半夜隐约的梦境之中,冰雪尚且还是嶙峋的样子。

这是黄仲则《两当轩集》所收录的第一首诗《初春》,如果不是题下标注着“葵未年起”,也就是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作,我们很难想象这首诗是出自一个15岁的少年之手。

根据诗人的自述,我们可以知道,黄仲则4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十分贫寒,由母亲屠氏督促他读书,稍微长大点,进入私塾,但他并不喜欢枯燥无味的八股文,反而对放在高高的阁楼之上,上面堆了厚厚一层灰的古诗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常偷偷拿来翻并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情。九岁时便写出了“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的名句。在18岁师从邵其焘先生之前,黄仲则作诗其实都是处于自我摸索阶段,尚未入门,但正如洪亮吉所佩服的那样,他天生就是一个诗人,有着无师自通的聪颖。在15岁之前,他一定写了很多作品,只不过后来觉得还不足以拿出来让人欣赏而删掉了。这第一首《初春》,标志着他创作的开始,也足以看出他从小就有的惊人诗歌天赋。

02

《少年行》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

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光辉。

诗文赏析:

好男儿鼓足勇气,意气风发地奔赴沙场,去杀敌报国、实现人生理想。喜欢自己在戍守的边江,登上高台,却不是为了眺望远方的家乡。

站在高高的太白山上,几乎头顶到天,仿佛一伸手就能把太白星摘到,这个时候,月色朗朗,月光和腰间的宝刀相互辉映,分外明亮。

为了生计,黄仲则生活极不稳定,常年在外漂泊,贫病交加,寄人篱下,怀才不遇,所以写出来的诗,大部分都是幽苦之诗。但他并非天生如此,他博学多才,一生追慕李白的风范和侠气,也曾拥有远大志向。

这首《少年行》写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黄仲则当时18岁,他背着沉重的书箱到扬州去求学。由他所作的《浪淘沙・怀闵季心》可知,黄仲则此时结识了南昌名士闵季心,和闵季心一起呼鹰射雕、骑马打猎。这时的他,血气方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他看来,能为国家而献身、建立一番功业是他的荣幸,便有了这首抒发豪情壮志的、慷慨激昂的《少年行》。短短四句诗,一个胸怀壮志、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03

《太白墓》节选

即论身后归骨地,俨与诗境同分驰。

终嫌此老太愤激,我所师者非公谁。

人生百年要行乐,一日千杯苦不足。

笑看樵牧语斜阳,死当埋我兹山麓。

诗文赏析:

黄仲则从小便喜爱诗词,尤其擅长七言诗,这其中李白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这跟他从小仰慕李白,十五岁便开始学习李白不无关系,所以诗风也颇近李白,清代诗人袁枚更是赞他为“今李白”。当年黄仲则写下名噪天下的《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一诗时,身着白色长衫,被朱筠呼为好似谪仙再现。所以安徽的太白楼、太白墓、采石矶等李白在安徽的遗迹,对于仲则来说,有着很深的感情,有着特殊的意义。黄仲则在李白生前漫游过的地方沉吟流连,夜夜纵酒狂歌,听江涛拍岸,还特地瞻仰了李白墓,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太白墓》。诗中“人生百年要行乐,一日千杯苦不足”化用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会须一饮三百杯”表达了诗人对诗仙才华的倾慕,希望自己死了之后,也能埋在李白的身边。(三杰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