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发展能量,助推常州乡村旅游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1-02-24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短途游、周边游需求的增加,乡村旅游成为后疫情时期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常州乡村旅游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要素不断完善,产品内容日益丰富,乡村旅游已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常州文旅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溧阳李家园村、庆丰村、礼诗圩村,金坛仙姑村,武进城西回民村5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7家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家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7家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4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58家原省星级乡村旅游区,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发展能级逐步提升。
二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依托重点项目建设推出一批业态新、适应游客需求的乡村旅游项目。2020年,全市5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建或拟新建乡村旅游项目6个,建设内容包括休闲类和精品酒店类,计划总投资2.87亿元。全市2021年度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建设中乡村旅游项目有5个,计划总投资超30亿元,截止2020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17.1亿元。通过项目建设和拉动,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旅游注入新的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全市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
三是市场份额持续增加。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达1538.5万人次,同期恢复90%,恢复率高于同期全市接待人次近25个点,强劲助推全市旅游市场的复苏。去年清明、端午、五一小长假以及国庆黄金周期间,在特色乡村民宿、亲子研学农庄、乡村自驾游、休闲生态游、水果采摘等多种乡村旅游产品的催动下,乡村旅游市场人气火爆,吸引大批游客和市民,几个假期,仅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接待游客已超百万人次,带动乡村旅游消费总额大幅增长。
四是集聚发展效应明显。围绕全市依山、沿水的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特征,有重点地开发布局乡村旅游产业,打造多个乡村旅游精品区域,培育形成了溧阳天目湖-南山、曹山-瓦屋山、金坛长荡湖、茅山、太湖湾等5个业态丰富、特色鲜明、功能融合的乡村旅游集聚区,集聚区内有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家省乡村旅游重点村,4家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0多家省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多家精品民宿和酒店,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在各大集聚区得到较好释放,集聚发展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五是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坚持以自然生态为基,以乡村文化为魂,挖掘农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潜力,打造出“苏南第一方”庆丰村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荷塘月色 水乡荷韵”礼诗圩村文旅品牌、城西回民村“特色回文化乡村旅游区”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了以农业观光体验、乡间美食休闲游、“溧阳茶舍”和“金坛美宿”特色民宿度假游、民俗文化主题游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连续多年举办乡村过大年、乡村旅游节、乡村美食节和水果采摘节等各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2020年常州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入选文旅部全国300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4条乡村旅游线路成功入选全省50佳精品线路。
六是促进乡村发展综合效益明显。2020年全市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内直接就业人数达2580人,带动就业人数1673人,较好吸纳本地村民就业,吸引大学生、返乡农民工、专业艺术人才、青年创业团队等能人创客返乡。据了解,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溧阳李家园村年接待游客更是达百万人次,带动茶叶等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35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万元。溧阳礼诗圩村、城西回民村、溧阳庆丰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农民人均收入均超3万元,村民人均从旅游业中获得年收入超万元,乡村旅游在带动农民创业就业、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随着休闲度假、深度体验等旅游产品体量不断扩充,休闲度假成为大众的刚性需求,乡村旅游作为度假型旅游的代表性产品发展空间更为广阔、更有可为。下一步,市文广旅局将紧紧围绕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目标,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发展导向,聚焦文旅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乡村文旅资源,利用好全市美丽乡村发展优势,积极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进悠然南山特色田园乡村、武进壹方创意休闲现代旅游产业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精心打造乐园、山水、乡村、美食、康养、研学、旅居等具有常州特色的“美丽乡村”系列产品,为把常州打造成为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积聚能量。
(资源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