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史话|“毗陵七子”之黄仲则
发布时间:2021-02-12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黄仲则是清代杰出诗人,名景仁,字仲则,常州武进人。因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黄仲则出生于1749年,也就是清代乾隆年间。他17岁考取秀才,但此后屡试不第,24岁时,作《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歌醉中作歌》,从此名震诗坛。
黄仲则画像
怀才不遇 千余佳作流芳后世
黄仲则27岁赴北京,后因试得一小官,虽然一度“诗名盖京华”,却始终怀才不遇,无法摆脱穷困潦倒的窘境。35岁那年,黄仲则抱病出京,赶赴同乡好友洪亮吉处,途中病逝于山西解州(今运城)。
一生困顿,黄仲则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注入了诗歌中,虽英年早逝,却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其诗情挚意深,沉郁清壮,千余首中,广为传诵的佳句有“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人同听雨谁千古,天放看山又十年”“花月即今犹似梦,江山从古不宜秋”等。
黄仲则的遗作中,以《两当轩集》20卷和《竹眠词》4卷最为著名。与当时诗人一味讴歌“太平盛世”相比,他更多的是关心民众疾苦,抒发不平之鸣,在其诗中,凄怆悱恻之情、低徊掩抑之思、穷愁愤慨之感尤为突出。瞿秋白曾有诗云:“词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
修缮后的黄仲则故居
常州故里 白云溪内两当轩
黄仲则故居位于常州晋陵中路北段西侧马山埠神仙观弄,1964年4月,被列入常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黄仲则祖上所遗,建于明清时期,为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
黄仲则故居为一封闭式四合院,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7亩。故居南临白云溪,东与北均以神仙观弄为界,西邻民居。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西侧的厢屋,也是黄仲则居住过的处所,别名“两当轩”。黄仲则曾这样描述自己的陋室:“天留隙地位方床,竹作比邻草护墙。四壁更无贫可逐,一身久与病相忘……”
黄仲则故居天井
2017年9月30日,经过修整修缮的黄仲则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故居内的展陈再现了书斋主人在“两当轩”中生活与读书的景象,完整展示了黄仲则的诗词魅力及其坎坷的一生。
作者:秦超 蒋丁伊 编辑: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