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常州博物馆藏精品文物线上赏析(二十七)

发布时间:2021-02-05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常州博物馆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化成果,持续推出馆藏精品文物的数字云展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让人们相聚在“云”端,欣赏异彩纷呈的精品文物,用文化的力量鼓舞士气抗击疫情。

毛笔,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民族用动物毫毛制成的风采迥异的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当今世界上虽然流行铅笔、圆珠笔、钢笔等,但毛笔却是替代不了的。相传毛笔的发明者,是秦朝大将蒙恬。据文献记载,蒙恬曾“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作毛笔,他因此被尊为毛笔的始祖。至今被誉为毛笔之乡的河北衡水侯店和浙江湖州善琏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如同过年,家家包饺子,饮酒庆贺,纪念蒙恬创毛笔。但是毛笔的发明权不能全归功于蒙恬一人。1954年,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一座战国古墓里发掘出来了一支毛笔。这证明,在蒙恬之前就已经有所谓毛笔了。

其实,毛笔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更早。距今六七千年的陕西半坡遗址曾出土大量彩陶,彩陶上绘有许多图案,如人面纹、鱼纹、波折纹等,图案笔触古朴典雅,线条流畅,很可能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绘制而成。在商代出土的甲骨和陶器上,一些朱、墨字迹的笔画具有方、圆、肥、瘦的变化,也应该是毛笔所写。甲骨文中还出现了笔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毛笔的样子。到了东周时期,毛笔已被作为书写工具广泛应用在竹木简和缣帛上了。此后,毛笔发展日新月异,品种日趋多样,制作愈加精良。

常州博物馆藏的这两支毛笔,均出土于宋墓之中,品相非常完美,每支毛笔都有竹子制成的笔杆、笔帽。宋代毛笔能够保存至今的极其稀少。其中一支笔的笔头由细丝制成,以丝带缠绕接入笔管,细丝散落大半。另一支笔的笔头为狼毫制作,保存十分完整。

那么同为宋代毛笔,笔头为什么会有不同呢?秦汉时期的笔,由于笔杆较细,笔头均是直接埋入笔管之内,属于“散卓笔”的范畴。晋唐时期,书法开始盛行,为了达到书写有力、笔锋劲道的目的,“有心笔”开始盛行,以数十重麻纸缠裹柱心,柱心仅露出尖端的极小一部分,材质一般以兔毛为主,其外再加批毛,然后深深纳入笔管,实际书写的部分亦只有最前端的一小部分笔尖。宋代以后,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书写纸张的尺幅越来越大,“有心笔”无法满足写大字的需求,“散卓笔”重新流行,即去掉笔尖的柱心,直接用一种或两种毫毛扎成笔头,并深埋笔管内,从而达到坚固、挺拔、贮墨多、笔法更显随意的特点,此时的毛笔形制已基本等同于现代毛笔。常州博物馆藏的这两支宋代毛笔从形制上严格来说都属于“有心笔”的范畴,却又不完全等同于“有心笔”。其笔头以丝带缠裹,并纳入笔管之中,与“有心笔”的制法相同,然而笔心外却没有另加的批毛,而且丝带缠裹的不多,露出大半笔心,这点又与“有心笔”不同,反与“散卓笔”类似。至于笔心以细丝制作的那支毛笔,甚为罕见,成为了珍贵的馆藏。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