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常州博物馆藏精品文物线上赏析(二十六)

发布时间:2021-01-28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常州博物馆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化成果,持续推出馆藏精品文物的数字云展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让人们相聚在“云”端,欣赏异彩纷呈的精品文物,用文化的力量鼓舞士气抗击疫情。

星座纹“共和”歙砚,为常州博物馆馆藏文物,黑色,方形砚身,边长33厘米,厚6.7厘米。砚池四周凹陷,砚池边缘饰卷云纹,砚台一侧面阴刻“辛亥九月砚得主共和诏书起于此勒铭左侧誌不忘中华男子洪述祖”,另一侧阴刻“共和砚 壬子十月观川居士属 陶心如补篆并刻”,底部为八卦图案。

     

“共和”歙砚

此砚颜色纯正,石质细腻,造型别致,保存完好,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清末民初时期歙砚精品,然而因为其当初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非凡的人生经历,更赋予此砚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

此砚主人洪述祖(1855—1919),字荫之,号观川居士,生于江苏常州,他的先祖是清代乾嘉年间赫赫有名的大文豪洪亮吉。其长子洪深,是著名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导演。次子洪济,又名洪仲豪,是著名电影人、导演,后移居香港,创办华南电影公司。洪济的夫人是中国第一代武打女星钱似莺,他们的孙子则是香港著名武打演员、大家耳熟能详的“七小福”之一——洪金宝。

洪述祖在清末民初这短短几年中,也可算是风云际会之人物。清朝晚期,他常年混迹于湖广、直隶、上海等地,得到张之洞、陈夔龙等朝廷大员的重用,虽最终都因贪污得罪革职,却能独善其身,并迅速在另一处得到启用,可谓人脉广泛,圆滑至极。待辛亥革命后,洪又凭借其超强的人脉关系,在南北议和中穿针引线,得到袁世凯的赏识,后在政府中得到“内务部机要秘书”的职位。而真正让洪述祖臭名远扬的,则是其主导和负责联络的刺杀宋教仁案件,刺宋后,洪在袁世凯的庇护下逃至德国租借地青岛,后偷偷潜回上海,被宋教仁的儿子认出,痛打一顿之后扭送至上海法院。最后,于1919年被判处死刑,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

从砚台两侧面雕刻的文字可以得知:洪述祖于辛亥年(1911)九月得到此砚,壬子年(1912)十月由其密友陶洙(字心如,常州人,画家、红学家)篆刻“共和砚”三字砚名。据砚铭载,在此期间,洪述祖曾“主共和诏书于此”,故起名为“共和砚”。关于所谓的“共和诏书”,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1912年2月12日清隆裕太后颁布的清帝退位诏书即是洪述祖草拟,二是认为洪述祖在参与南北议和时,曾以清隆裕太后的名义拟了一份停战议和诏书,不过并未得到清廷认可。正式的清帝退位诏书目前普遍认可是由张謇(1853—1926)代为草拟的,故此,还是第二种的说法比较靠谱,即洪仅是拟了一份停战议和诏书,而非清室正式颁布的退位诏书。洪颇感自豪,刻砚以纪之,彰显其在推翻帝制,倡导共和的功绩。

洪述祖虽然品行不端,还主使策划了刺杀宋教仁事件,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南北议和、促成清帝逊位、建立共和体制这些重要历史时刻,还是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堪称数十载不光彩人生中唯一的亮点。而这方“共和砚”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的见证者,隐藏在砚台之后关于其主人的往事值得我们深味。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