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撷珍 | 三个至今还“活着”的19世纪95后
发布时间:2021-01-25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2021年1月1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左智越专程赴常釆访常州三杰纪念馆“青年学习社”线路打造及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情况。1月19日,《三个至今还“活着”的19世纪95后》刊载于《中国青年报 》04版,并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让我们随着记者的讲述走近“常州三杰”,感悟19世纪“95后”的青年风采。
瞿秋白
张太雷
恽代英
每日清晨,伴着激昂的《国际歌》乐声,位于江苏常州市延陵西路188号的瞿秋白同志纪念馆就“醒来了”。29岁的常州姑娘郭婷婷在纪念馆工作。上班前,她总会望着大厅中伫立的瞿秋白铜像,端详着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的样子。
“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都是广受群众爱戴的常州籍共产党员,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斗争中献出了年轻生命。其中,年纪最大的恽代英出生于1895年,张太雷出生于1898年,最小的瞿秋白出生于1899年。恽代英、瞿秋白牺牲时年仅36岁,张太雷年仅29岁。“他们就是100年前的3个95后,永远年轻、永远富有朝气和激情。”郭婷婷感慨道。
著名党史专家常浩如说,常州三杰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瞿秋白、张太雷均在党内担任过核心要职,恽代英也曾在党内担任过重要职务。他们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建党、建军、建团与推动国共合作这四个方面。此外,他们还是当时青年们的精神领袖,负责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传播。“从人格魅力上讲,常州三杰都是品格高尚的、完美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常浩如介绍,常州三杰都是当年的“学霸”,本身拥有高学历的他们个人命运应是一片光明的坦途。但他们放弃了个人的“小我”,遵循“大我”追求革命。他们探求真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旦走上革命道路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如今的“常州三杰”声望不减,在苏南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常州人民没有忘记“常州三杰”,相反成为常州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成为常州引以为豪的一张闪亮城市名片。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2016年,郭婷婷辞职来到纪念馆工作,她在旁人眼中的“冷板凳”上,一坐就是5年,但她却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她热爱文学,从小就对才华横溢的“同乡”瞿秋白充满敬意:“他的人生是多么充实而精彩呀!”
如今,郭婷婷同瞿秋白离得更近,“英雄渐渐亲切起来”。郭婷婷喜欢称他为“秋白”:“我一直觉得我们都是同龄人,这样叫更显亲切。”
今年18岁的江苏省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学生王硕也是瞿秋白的粉丝。2020年11月,王硕参加学校创办的鸿蒙剧社,该社团致力于依托话剧等演绎形式传播红色文化。他们决定以瞿秋白的事迹为主线编排话剧。
作为“资深电影迷”的他一直希望饰演一个“大英雄”。他当即申请出演瞿秋白。但生长在徐州的王硕却对瞿秋白的生平事迹并不了解。那段时间,他隔三差五就泡在瞿秋白同志纪念馆内,一待就是大半天。
最让王硕印象深刻的是一张泛黄的书页。1927年,瞿秋白将130多篇理论文章整理成集,并为该文集提写了自序,这张泛黄的书页就是自序中的首页。文章第一句就这样写道:“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
瞿秋白留下500多万字的著作和译著。“就算是从出生那天就开始写,他每年都要写10余万字。”王硕深受震撼。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制作,话剧作品《最后的秋白》成为了王硕与同学们纪念瞿秋白的方式。
话剧精彩地展现了瞿秋白英勇就义的故事。1935年,瞿秋白被捕后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鸟爱惜自己的羽毛,人爱惜自己的历史,请勿撕破我的历史。”王硕每每演绎到此处,总是会悲从中来、情难自抑。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这是瞿秋白在文章中写下的一句自白。如今,这也成为郭婷婷、王硕等瞿秋白“青年粉丝”的座右铭。他们广泛活跃在知乎、微博等平台,向更多年轻人传递着“秋白”的故事与精神。
“谋将来永远幸福”
张太雷纪念馆是32岁的何一帆上班时的“必经之路”。他在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天宁大队工作,9年来,他像一颗“螺丝钉”一样,扎在纪念馆附近的“护学岗”上,疏导交通,护送上学孩子们过马路。
大革命时期,广东的同志们将张太雷、周恩来、陈延年、毛泽东并称为“党内四大忙人”。“我也要争做大忙人!”何一帆幽默地说。
提起张太雷,何一帆自豪地讲起了与英雄之间的“渊源”。原来,何一帆曾毕业于常州市高级中学,这所中学也是瞿秋白、张太雷的母校。正因如此,他将二位先烈作为榜样。
最让他感慨的是张太雷在家书中的一句话。1921年3月,张太雷便远赴俄国,临行前,他给妻子写了长达2000余字家书中的那一句:“谋将来永远幸福。”
这句话常挂在何一帆嘴边,鼓励年轻交警们勿忘先辈遗志,传承红色文化。如今,文化宫中队也成为优秀民警成长的摇篮。近年来,该中队先后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25岁的袁钰菁就是张太雷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2018年,从警校毕业的袁钰菁回乡成为一名交警。袁钰菁对张太雷并不陌生,但一万多字的解说稿让她“吃尽苦头”。为了消化解说稿的内容,她总会“挑灯夜战”。渐渐地,袁钰菁开始沉浸在那段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之中。
最让袁钰菁感到惊心动魄的是张太雷组织领导的“广州起义”,在起义中,张太雷献出了年轻生命。
解说过程中,袁钰菁数次潸然泪下。每一次她结束讲解,带领着游客回到纪念馆正中的张太雷雕像前时,她总会指着纪念馆上方悬挂的红色领带,向游客们介绍,参加广州起义的战士胸前都会佩戴着红领带。
而这上方悬挂的1212(注:张太雷牺牲日)条红领带,寄托了家乡人民对先烈的哀思。
“即刻把自己的担子挑起来”
出生于1990年的常州武进区明凰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杨菊还有另一重“身份”,她是江苏省青年讲师团讲师。2020年9月,团常州市委开通了“常州三杰”青年学习社线路,杨菊应邀成为该线路的主讲人。
“我是一个讲述者,又好像一个亲历者。”在恽代英纪念馆等地进行相关走访后,杨菊好像进行了一次“时空穿越”,无数的进步青年形象一一在她眼前浮现。她琢磨着如何将这些内容与学习社线路“无缝衔接”。
常州三杰纪念馆书记、馆长黄明彦在得知此事后,十分激动。她将新征集到的一些史料内容和恽代英的生平往事,和盘介绍给杨菊。
杨菊决定将青年学习社线路的“最后一站”定在恽代英纪念馆。
在阵阵入团誓词中,青年们仿佛又看到了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在南京监狱临行前的场景。牺牲前,他豪情万丈地写下了一首不朽诗篇:“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100年前的今天,正是这样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95后以青春和信仰叩开了历史的大门。100年后,如今的青年们也正如恽代英所言:“真心为中国的人,即刻把自己的担子挑起来!”
明媚的阳光穿过历史,照耀在三杰的铜像上,比以前更为闪亮。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