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馆藏精品文物线上赏析(二十五)
发布时间:2021-01-13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常州博物馆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化成果,持续推出馆藏精品文物的数字云展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让人们相聚在“云”端,欣赏异彩纷呈的精品文物,用文化的力量鼓舞士气抗击疫情。
砚台是古人研墨作字不可或缺的文房四宝之一,也是文人雅士把玩和赏读的文房清供,往往沾染士人的审美、雅趣与情怀。端砚因产自广东端州(今肇庆)而得名,与歙砚、洮砚、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具有贮水不耗、磨墨无声、发墨迅速、不损笔毫等优点。
养一先生像
养一先生像端砚呈长方形,长25厘米,宽18厘米。砚面作门字形,素面无纹。砚背上部边沿镌刻楷书“养一先生之象”,砚背中部刻养一先生肖像,身着长衫,手执竹杖,安然自若,虽为线刻,却勾勒出老者的儒雅气质。像旁楷书刻铭:“通天人以为学,充仁义以为防,无体无方,容盅粹而质坚刚。”落款:“道光十七年孟夏六日,宝山毛岳生为申耆先生铭并书,孔宪三刻。”
养一先生像端砚
李兆洛(1769—1841),字申耆,常州府阳湖县人,清代常州学派的中流砥柱,也是阳湖文派的主要代表。书房为养一斋,所以晚年自号养一老人,当时的学者尊称其为养一先生。李兆洛生于书香世家,五岁发蒙,十八岁入龙城书院研习,刻苦用功,文采斐然。嘉庆九年(1804),江南乡试夺魁,次年高中进士,人称“江南名解元”。曾授安徽凤台知县,为官清廉,与民兴利除弊,素有佳名。后休官游学南北,晚年主讲江阴暨阳书院近二十年,专心一意读书、著文、讲学,通晓历史、方志、音韵、历算、文辞、舆地之学,著有《养一斋文集》《皇朝文典》《大清一统舆地全图》《骈体文钞》《地理韵编》及《凤台县志》等。魏源将李兆洛誉为“近代通儒”,并与清代今文学派祖师庄存与并称。
嘉道之际,承平日久的康乾盛世无可挽回地滑向衰乱之世,社会的急剧转折刺激和推动了学术思想的发展。一些思想敏锐的开明士大夫,率先从经史考据之学的藩篱中走出,转而寻求经世致用之道,这是晚清中国学术的一大变局。李兆洛破解汉学的细碎繁琐、宋学的迂腐空虚,关注现实,呼吁变革,是嘉道时期经世致用思潮的先驱,对魏源、龚自珍和包世臣等人皆有深刻影响。李兆洛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常州学派“躬行实践”传统的继承与光大,也奠定了常州学派在晚清学界的地位。
毛岳生(1791—1841),字生甫,原籍宝山,后迁居嘉定,师从桐城派宗师姚鼐。李兆洛仰慕姚鼐的学识,视自己为姚鼐的私淑弟子,曾协助康绍镛校订、刊行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或许是由于这层关系,李兆洛与毛岳生相交甚笃,二人曾共同参与《日知录》的校勘,毛岳生曾专门撰写《李申耆先生七十寿序》为李兆洛贺寿。
孔宪三活动于嘉庆、道光年间,江阴人,出生于篆刻世家,善于治印、刻碑。李兆洛主讲江阴暨阳书院期间,与孔宪三多有来往,《辨志书塾所见帖》便是由李兆洛辑历代名人书迹、孔宪三摹勒而成。
养一先生像端砚由毛岳生作铭并书写、孔宪三摹刻,应与三人之间的交游相关,见证了晚清江南学林的一桩雅事。此砚或是李兆洛邀友人为自己制作,或是毛岳生往来持赠之物,应为常州大儒李兆洛晚年案头所用,曾被李兆洛摩挲、把玩,弥足珍贵,几经辗转,藏于常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