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四座园林三百年,谦和内敛看园名

发布时间:2020-12-31  来源: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

常州现存的私家园林除陈渡草堂外,都在市区核心区,相距不远。其中,近园建于清代初期,颇具晚明风格;约园建于清代中期,以池石立峰见长;意园建于清代晚期,宅园相连,临溪而立;未园则建于民国初年,已打上浓厚的商品经济烙印。四园构建年代相衔,勾勒出常州三百年间园林修建的发展轨迹。

 

近园,又名静园,宛如城中山林。(孟建强 摄)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事主构园,皆必为之题名。那些园名,是深思熟虑后的点睛之笔,决非泛泛称之。就这四座园林而言,近园以“近乎似园”得名,约园以“约乎成园”取名,意园以“以意为之”冠名,未园更是以“尚未成园”得名,都蕴涵自谦之意,体现了虚怀若谷的淡泊心境。

昔远、今长,未园风物正琳琅。(韩琴琴 摄)

约园,约真约善,真善聚亭。(韩琴琴 摄)

未园(阚庆涛 摄)

所取园名完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充分体现历代常州人谦和内敛的风范,这正是常州园林独树一帜的重要文化特色。除上述四座园林,历史上已消失的常州园林,如暂园(暂时称园)、半园(半成为园)、亦园(亦称似园)、聊园(聊当作园)、寄园(寄名于园)、韵园(韵似象园)、止园(不是正园)、客园(客来充园)等,取名都具同样特色风格。

这决非偶然。正如著名园林大师陈从周教授称道常州园林取名所曰:“知园名之所自,谦抑称之。”常州园林史上的这一显著特征,表现了常州园林文化本质的某种内涵共性和人文精神,为研究中国园林史特别是园名史提供了极有意义的独特文化佐证。

近园,推窗淡语,闻见江南。(孟建强 摄)

近园一眼,亭、台、楼、轩。(孟建强 摄)

约园,花木扶疏,种石生云。(韩琴琴 摄)

(作者邵志强、聂红,原题《四座园林三百年 谦和内敛看园名》,载2020年12月20日“常州日报”学习强国号;转载时对部分照片说明文字进行了修正。)

(市文保中心)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