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馆举办“ 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讲座
发布时间:2020-09-03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2020年8月29日下午,一场名为“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的讲座拉开了“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展”展教系列活动的序幕。主讲人唐冲,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美术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艺术学硕士。2017-2019年连续三年主持组织“麦积山国际雕塑论坛”;出版发表《麦积山127窟壁画艺术漫谈》《浅议麦积山的地狱变相》《麦积山石窟北周艺术》《麦积山石窟线描集》等论著。2002年,作品《盟》被甘肃美术馆收藏,2019年,参绘的大型长卷式工笔画《敦煌印象 丝路虹霓》的创作获得甘肃省第九届敦煌文艺奖,并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讲座从麦积山石窟概述、麦积山石窟现存壁画较多的几个洞窟、麦积山石窟壁画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麦积山石窟壁画所反映的宗教思想、麦积山石窟壁画的艺术特征及成就等方面展开讲述。
麦积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开凿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0公里一座突兀山峰的峭壁之上,因其远望“如农家积麦之状”而得名。先后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约一千六百多年的营建,现存窟龛221个,各类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画约1000平方米,以及大量的经卷文书、碑碣等文物。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麦积山石窟地处林区、气候温润潮湿等原因,壁画不易保存,大部分残损脱落,但价值极高,题材丰富,构思精妙、技法娴熟。主要包括说法、本生、经变、千佛、礼佛等内容。如第127、135、26、27窟大幅经变和本生故事画,构图宏伟、人物众多,是中国北朝壁画艺术的典范之作。特别是北周时期创作的第4窟“薄肉塑”伎乐飞天,人物面部、手、足等以浅浮塑形式表现,衣裙、飘带、乐器、香花等则绘制而成,将绘、塑技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整幅壁画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效果,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独树一帜。
作为佛教艺术宝库,麦积山石窟壁画中主要反映了涅槃思想、维摩诘信仰、西方净土信仰、法华思想、七佛信仰以及禅观思想。
麦积山石窟壁画艺术主要以北朝时期作品为代表,呈现出传承性、民族化、地域性等特征。总结其艺术成就,体现在:西魏本土化特征明显的大型经变画的出现反映出中原文化强大的融合力和佛教文化逆向影响的趋势;北周薄肉塑壁画表现技法突出;俯视视角的构图方法传承两汉以来本土艺术对大场面场景表现视角经验的优越性,对大型建筑的成熟表现对后世建筑界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勾线平涂的着色方法更加突显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并置关系,表现出古人对画面构成、团块关系等艺术规律的高超把握能力;多种素材在同一画面中的组合、协调与统一和具体生动的表现,反映出古人对人物、山水、建筑、翎毛走兽等各种事物的表现能力已较为成熟;长卷式的构图方式更加有利于以连环画式的表现手法来展开佛经中所讲述的生动而曲折的故事情节;画家对曲线和直线、圆形和方形、疏朗和密集等几何形体因素对观众视觉感受的深入把握和灵活运用,使得二维静止的画面产生一种运动变化的错觉。
麦积山石窟北朝壁画是中国美术史中隋唐以前绘画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是各种文献记载的有力证据,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