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来常州了,这次拍了点啥?
发布时间:2020-09-02 来源:钟楼区文体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日前,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一行来到常州进行拍摄取景,对大运河文化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拍摄。
据悉,央视《远方的家》是一档全新的文旅栏目,栏目宗旨是行走、体验、发现,记者带领观众行走四方,关注百姓民生、社会发展,同时鉴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展示中国的自然人文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江苏省级传承人邢粮、钟楼区传承人吴澄,分别在工作室向栏目组展示了国家级非遗梳篦和省级非遗乱针绣的技艺,充分体现了他们在传统工艺中,不断探索,寻求突破,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把实用功能与欣赏功能融为一体,使传统手工艺接轨时尚元素,让非遗“见人见生活”的实践探索。常州民俗专家季全保向记者介绍了常州银丝面馆的传承与发展,栏目组更是赞扬了具有100多年历史的银丝面是恒久不变的江南味道。
截至目前,通过全面深度挖掘,钟楼区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5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3项,区级非遗保护项目28项;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6人,市级传承人29人,区级传承人77人;6个省、市示范基地。
区文体旅局和文化馆深入挖掘全区的民俗文化资源,认真落实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加强对专业人才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教育培训,对挖掘的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整理,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同时,也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钟楼非遗模式,一方面,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中保护传承,将非遗场馆和设施融入常州大运河文化带旅游线路,推动非遗作品变为旅游产品。促进非遗重回生活,把非遗元素和非遗学习融入安基美丽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建设;另一方面,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激活自身内在生命力的实践中保护传承,区文化馆通过举办非遗传习班、非遗新人作品展、非遗美食现场制作品鉴会等活动,发现和培养非遗传承者,增强非遗传承人群的传承实践和再创造能力。近两年通过专家评审,以实地走访考察的方式挖掘培养了一批新的区级传承人(共计26人),并且今年又新增了15位区级传承人。
2020年以来,钟楼区非遗传承人接受各类媒体平台采访共计49次,非遗传统技艺接待各类媒体活动共计25次,其中常州乱针绣第四代传承人吴澄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我是非遗‘守艺人’,吴澄:走出镜框的乱针绣”节目中宣传并报道。区文体旅局坚持以品牌活动效应不断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此外,还将探索更多非遗+电商、非遗+文创、非遗+研学的工作思路,将钟楼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落到实处,为新钟楼的发展注入文化动力。(钟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