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即将修缮
发布时间:2020-08-03 来源: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澄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以下简称澄西旧址)坐落在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翟家村,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7月30日,常州市文物局在郑陆镇召开了澄西旧址修缮设计方案评审会议,经过专家组的研究讨论,通过了该方案。澄西旧址即将按照该方案进行修缮,我市红色文化教育将迎来新的重要基地。
澄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修缮方案评审会议
澄西旧址建筑原为竹林庵,建于民国。建筑坐北朝南,硬山砖木结构,共二进,设有东、西厢房,总占地面积为385㎡。
澄西旧址位置东邻海港大道,西靠省道232,北接芙蓉大道,靠近江阴市边界。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澄西地区为江阴、武进、无锡3县交界边区。其区域范围大体是:北至长江,南至运河,东至锡澄公路,西至澡港河。
澄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第一进南立面
澄西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与抗日运动不可分割。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在澄西地区到处“扫荡”,把群众当活靶,开枪取乐,犯下种种恶行,这一地区的人民奋起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共产党不断争取、改造地方武装,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7月,澄武锡三县边区抗敌委员会(简称“三抗会”)成立。8月,中共澄武锡工作委员会改称中共澄西中心县委(仍管辖澄武锡三县边区),开展民运工作,秘密发展党员。10月,中共锡武县委并入澄西县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三抗会”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发动群众参加“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等群众性组织;实行“二五”减租减息,建立县、区地方武装;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团结大刀会;打击敌特汉奸,开展禁赌、禁毒,进行抗日教育,设卡收税筹集经费等。
1941年1月,澄武锡三县边区抗敌委员会撤销,成立江阴县抗日民主政府。2月,改称澄西县政府,下设民运、军事、司法、财经、文教五科,同时成立六个区,张志强任县长,澄西县政府驻地就在这座竹林庵。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澄西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革命义士,开展了英勇的抗日活动,并广泛动员青年参军,推动各地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展敌伪军工作和情报工作。领导70 余万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战争和坚持解放战争的地下斗争,有500 多位澄西儿女和新四军指战员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1年4月上旬,澄西县一区区长陈英夫途经芙蓉圩才家桥时,遭横山桥伪军逮捕,于第二年被害。9 月下旬,澄西县司法科长朱祥熙在北沙河活动时遭捕,穿“锁骨”游街3 天后,被害于翟家村附近乌龟山脚下。
澄西旧址作为老常州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是郑陆地区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民国建筑,见证了我党坚苦卓绝的反“清剿”和“三抗”斗争,这对今后研究抗日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市文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