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展厅】非遗特刊——第10期(总第15期) “一梳入魂”邢粮常州梳篦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0-07-29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说起梳篦,没有人不提起常州,而说起常州梳篦,没有人不提起邢粮。很多人在看到他十余家梳篦门店时羡慕他的幸运,却鲜有人知他当初负债创业压力下的执着与寂寞。很多人只觉得他借助了常州梳篦名声在外的流量,却鲜有人知道,当初与他一同学习梳篦技艺的30名学徒,仅他坚持至今。
邢粮会成为业界口碑并不是偶然更不是运气,好的工匠和他的作品一定是互相成就的关系,邢粮入魂梳篦,精神得以寄托,梳篦现代存活,传承与焕新兼得。
“文亨穿月,篦梁灯火。” 、“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 是《常州赋》所记载的梳篦盛况,令人神往的同时又不禁遗憾往事之不可追。
千年场面难现, 但传承工艺犹在,一把把精美的梳篦成品无不在将它的故事娓娓道来。
科普小贴士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第四章 传承与传播
第三十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需要,采取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
第三十一条:市、辖市(区)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密切相关的珍稀矿产、动物、植物、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有权优先利用与其项目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活动。自然资源的取用,依法需要经过许可的,从其规定。
鼓励依法种植、养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所需的天然原材料或者开发、推广、应用相关天然原材料的替代品。
第三十二条: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中小学校开发校本教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保护知识列为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
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通过走进学校、社区等形式,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第三十三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需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专题公共文化设施,或者在公共文化机构内设立专门展室,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承、收藏和研究。
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区域、商业营业场所、公园、绿地等具有展示条件的公共场所,对公益性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提供便利。
第三十四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驻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等,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传播。
第三十五条:鼓励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旅游。
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当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尊重其文化内涵,保持原有风貌,不得歪曲、滥用,防止过度开发。
对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发展文化产业的单位和个人,符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向的,在申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时应当予以支持。
第三十六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研究机构以及其他文化机构,征集收购和受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实物、建(构)筑物、场所等,应当妥善保护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实物、建(构)筑物、场所等,其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第三十七条:鼓励、支持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投资、提供商业保险、设立基金、兴办专题展示馆等形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辖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资金投入、项目准入、规划布局、场所调配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
鼓励志愿服务组织等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
第三十八条: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产生的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十九条: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传承、保护、管理等专门人才。
鼓励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通过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课程以及与相关单位联合办学、办班等途径,培养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院校资助学生学习传统技艺。
第四十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不得开展和参加与其资格不符或者有损、误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的传承、传播活动。
第四十一条:未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保护单位、代表性传承人的名义从事传承和传播活动。
第四十二条:鼓励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展对外传播与交流。
鼓励本市以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本市传承、传播,并与本土文化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