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不羁野性的诗人

发布时间:2020-07-16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一个能称得起优秀的诗人,他不会总是生活在个人感情的圈子里,一味地咀嚼心灵的悲苦,抚摸精神的创伤。相反,他总是推己及人,面向生活和正视现实的。黄仲则也正是这样。他那独特的命运和遭际,不仅给了他灵敏、锐利的感受生活的能力,而且给了他细致、深入的观察生活的能力。这就是他常常能够抓住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和场面,发掘它们的底蕴,揭示其潜在的、更为本质的东西。①

他的《何事不可为二章·咏史》写尽了官场的丑态。第一章:“何事不可为,必欲为人子。异地附瓜葛,他山托乔梓。乃知腥膻所,万物任驱指。蜾蠃多微虫,黎丘足奇鬼。东海一逐臭,西海讵湔耻。甘心谓人父,生者良已矣。所苦泉下人,他鬼夺烝祀。依然见斯流,被金而佩紫。更有呼父人,相步后尘起。父人复人父,谁非竟谁是?”第二章:“何事不可为,必欲呼人师。观其用心处,岂在道义为?昌黎作《师说》,哓哓费繁词。谁知娇枉甚,流弊为今兹。后堂烈女乐,前庑陈牛衣。位置虽不一,市道均无疑。桃李本春卉,向暖固所宜。窃恐白日光,难遍倾阳枝。今朝罗雀处,昨日横经时。聚散在转瞬,令我长叹咨。萧萧子云室,寂寂康成居。茅茨且休翦,抱经聊自怡。”诗歌非常典型地揭露了官场中某些人,无耻到可以不顾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钻营依附,趋炎附势,深刻地揭露了清中叶的社会现实,尖锐地讽刺了当朝世风沦丧及士风日下。

北上京师后,他离权贵更近了一步,对官场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看尽了讨好别人、人性扭曲、失去天然本性的一类人。

他的《圈虎行》,讽刺意味更加强烈。诗云:都门岁首陈百技,鱼龙怪兽罕不备。何物市上游手儿,役使山君作儿戏。初舁虎圈来广场,倾城观者如堵墙。四周立栅牵虎出,毛拳耳戢气不扬。先撩虎须虎犹帖,以棓卓地虎人立。人呼虎吼声如雷,牙爪丛中奋身入。虎口呀开大如斗,人转从容探以手。更脱头颅抵虎口,以头饲虎虎不受,虎舌舐人如舐毂。忽按虎脊叱使行,虎便逡巡绕阑走。翻身踞地蹴冻尘,浑身抖开花锦茵。盘回舞势学胡旋,似张虎威实媚人。少焉仰卧若佯死,投之以肉霍然起。观者一笑争醵钱,人既得钱虎摇尾。仍驱入圈负以趋,此间乐亦忘山居。依人虎任人颐使,伴虎人皆虎唾余。我观此状气消沮,嗟尔斑奴亦何苦。不能决蹯尔不智,不能破槛尔不武。此曹一生衣食汝,彼岂有力如中黄,复似梁鸯能喜怒。汝得残餐究奚补,伥鬼羞颜亦更主。旧山同伴倘相逢,笑尔行藏不如鼠。诗中以十一句的篇幅来批评一只无知无识的虎,显然另有用意。诗人明理批评圈虎,暗中讽刺时事。借虎喻人,影射文人之奴性。通过这只笼中的老虎,我们似乎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为了一己之利,为了仕途通达,不惜摇尾乞怜,曲意奉承,丧失了起码的人格。出现在仲则诗中的这些生活场景和自然风物,不但具有鲜明如画的审美特性,同时具有启人心智、催人警醒、唤人思索的认识和教育作用。

《圈虎行》与《何事不可为二章·咏史》互为补充,对当时一些丑恶现象进行尖锐的嘲讽。表达了愤世嫉俗之情,反映了诗人对抗世俗的野性以及不屈的个性。②

参考文献:

①冶芳《“薄命诗人”黄仲则——为纪念黄仲则逝世二百周年而作》,《安徽大学学报》,一九八三年,第二期。

②纪玲妹《黄仲则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