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常博在行动 “云上看”馆藏珍稀自然标本(八)
发布时间:2020-06-28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常州博物馆内设全国首家、省内唯一的少儿自然博物馆,拥有各类自然标本近5000种约10000件,其中包括大批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和古生物标本,形成了以皮毛类动物、海洋动物、国内外精品昆虫、地区性中草药、矿物晶体及古生物化石为特色的六大收藏系列。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常州博物馆充分利用已有的馆藏资源,持续推出珍稀自然标本的数字云展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用文化的力量鼓舞士气抗击疫情。
形形色色的鸟
不会飞的鸟儿
鸟儿擅长飞行,这似乎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也是这个庞大家族身上最为显著的标签。但凡事总有例外,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些不会飞的鸟类,平胸总目几乎是这类不会飞的鸟最为集中的一个生物类别。它们翅膀退化,缺少可以附着大型肌肉的龙骨突,导致翅膀肌肉无力而失去了飞行能力。
1、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
非洲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雄鸟身高可达2.75米,体重130-150公斤。雌鸟稍小。非洲鸵鸟长相奇特,有着像蛇一样细长的颈,颈部裸露出蓝灰色或桃红色的皮肤。嘴巴扁平呈三角形,还有两只如同青蛙一样的褐色大眼睛。翅膀短小,不能飞翔。腿长而粗壮,有一部分裸露无羽。脚仅有两个趾头,而且有很厚的角质肉垫,富有弹性并能隔热,适于在沙地中行走或奔跑。
非洲鸵鸟生活在阿拉伯和非洲的沙漠、草原地区。其体形构造与它所生活的环境极相适应。虽然失去了飞翔能力,但它的两副大翅膀在它顺风疾走时张开,仿佛船的帆,使得鸵鸟跑得更稳健而轻快,平均每小时能跑40公里。有着发达的气囊和良好的循环系统来调节体温,耐热性极强。食性很杂,但以植物的茎、叶、果实等为主,也吃昆虫、软体动物和小型爬行动物等,同时会吃一些砂粒,以帮助消化。有趣的是,在其肠胃中还能发现钉子、硬币、瓶盖、绳子,甚至钻石等杂物。
一直以来,鸵鸟在人们心中是胆小、自欺欺人的象征。因为有鸵鸟遇到危险时会将头埋在沙子中的说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将头和脖子贴近地面,一是可以听到远处的声音,有利于及早避开危险;二是可以放松颈部的肌肉,消除疲劳。另外,当鸵鸟在草丛里集体摄食时,总有一些个体警觉地观察四周,居高临下看看有没有偷袭的敌人。所以,鸵鸟并非胆小,而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
2、鸸鹋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鸸鹋为澳大利亚的国鸟,也是澳大利亚国徽中的动物之一。它是鸟纲鸸鹋科中唯一的物种,以擅长奔跑而著名,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鸟类,体型仅次于非洲鸵鸟,因此也被称作澳洲鸵鸟。体高1.5-1.85米,体重30-45千克。成年雌性比雄性大。翅膀退化,完全无法飞翔。足三趾,腿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种之一。
鸸鹋生活在草原和半沙漠地区。易于饲养,被广泛引入到其他国家,在中国很多动物园中都可以见到。以种子、果实等植物及昆虫、蜥蜴等小型动物为食。善于奔走,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50公里。除此之外,鸸鹋还是一名游泳健将,能轻松横渡河流。它们有一种独特的天赋,在渡河时会本能地寻找浅水区域,并从不怎么湍急的岸边下河。
鸸鹋最显著的习性当属迁徙,西澳的鸸鹋会根据季节决定迁徙路线:夏季向北走,冬季向南走;而东澳的鸸鹋在选择迁移路线时随意得多,一般不定方向,只追逐雨水而行。因为充沛的降雨,意味着鲜嫩多汁的植物。
3、单垂鹤鸵Casuarius unappendiculatus
传说鹤鸵能够吞食火炭,所以又名“食火鸡”。体型上仅次于非洲鸵鸟和鸸鹋,是世界上第三大鸟。单垂鹤鸵体高1.5-1.8米,体重达60-70公斤,雌鸟比雄鸟大。裸露的头顶长着大而侧扁的角质冠,犹如保护脑袋的头盔。最引人注目的是脸颊至脖颈具有明亮的裸露的蓝色皮肤,喉下有一个橙红色的肉垂。因为仅有一个肉垂,所以被命名为“单垂鹤鸵”。体表被亮黑色发状羽衣。腿长,强健有力,足有三个脚趾,其中最内侧的趾上生有一个匕首般的长指甲。
单垂鹤鸵和鸵鸟一样双翼退化,胸骨扁平,不能飞行,但能快速奔跑和跳跃。性机警,具有较强的攻击性。鸣声粗如闷雷。常单栖或成对生活在密林中,并有固定的休息地点和活动通道。主要吃浆果,有时也食昆虫、小鱼、鼠类等动物。在地面上用植物叶茎作巢;雌鸟在6-9月产卵,通常每窝产3-6枚绿色卵,孵化期约50天,2龄后羽饰似成鸟,4-5龄性成熟。
单垂鹤鸵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及附近的岛屿上。当遭到威胁时,单垂鹤鸵会用强有力的腿进行反击,并用利爪划开敌人的腹部,掏出肠子,所以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它们被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
4、帽带企鹅Pygoscelis antarctica
企鹅和鸵鸟一样,也是一群不会飞行的鸟。由于常站在岸边远眺,好像在企望着什么,因此被人们称为企鹅。帽带企鹅是其中非常有辨识度的一种,它们脖子底下有一道黑色条纹,像海军军官的帽带,显得威武、刚毅,因此又名“警官企鹅”。它们体型肥胖,神态可爱。身高70-75cm,平均体重4公斤。背披黑色羽毛,腹着白色羽毛,翅膀退化,呈鳍形。
帽带企鹅栖息在南极洲,是最大胆和最具侵略性的企鹅之一。以小型的鱼类、磷虾和其他水生的甲壳类动物为食,主要集中在半夜或正午来潜水觅食。善于游泳,用其鳍状肢划水前进,时速可达32公里。在陆上时,帽带企鹅以腹着地滑动前进,以脚部和鳍状肢作推进。
帽带企鹅每年夏天通常孵出两只幼企鹅。与其它企鹅优先哺育较强壮的幼仔不同,帽带企鹅同等对待其幼仔。幼企鹅初生时,背部和腹部分别有灰色和白色的绒毛,约7-8周后即长丰满。受气温升高的影响,过去50年帽带企鹅的数量锐减。
(注:文中的生态图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