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大运河申遗成功六周年
发布时间:2020-06-22 来源: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人工大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是至今仍然活着的、流动着的、重要的人类文明遗产。
还记得2014年6月22日多哈当地时间上午10点19分,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喜讯传遍世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时隔六年,至今回想起来依旧激动人心。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多哈世界遗产大会上发言
世界遗产中心官员、ICOMOS专家和中哈吉三国代表的合影
早在2005年底,著名文保专家罗哲文等三位老专家联名写信呼吁运河申遗。2006年常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参与到大运河申遗这一国家文化战略之中,开始了长达8年的申遗之路。按照世界遗产的管理标准,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提升运河水质,修缮运河故道及沿线文物,建立了全天候的运河监测平台,完善了本体与缓冲区的遗产标识,成立了拥有7000余卷水利、文保信息的档案中心,建造了演绎常州运河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陈列馆。为了提高市民的认知水平,成功举办了“大运河·摄影文献展”,摄制了纪录片《春秋运河的春秋》,出版了《我眼中的母亲河》,散发了《常州运河申遗宣传册》。一时间,常州市民自发保护运河热情高涨,运河申遗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行动。
2012年10月20日,“常州市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志愿服务大行动”启动仪式在西瀛里明城墙广场举行,数千名运河志愿者加入到运河保护队伍,为保护大运河默默奉献。常州市老人骑行队也疯狂了一把,骑着老“永久”,走遍了全国运河城市。
“常州市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志愿服务大行动”启动仪式
老人骑行队合影
2013年9月24日,常州迎来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专家姜東辰(韩)来常评估。姜東辰教授被常州人民的热情所感染,不禁用韩文写下“预祝常州段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祝福。中国文化遗产院张瑾所长赞叹:“常州段大运河给人的惊喜是一个接一个,激情在常州被点燃。”国家文物局关强和唐炜两位司长多次说过:“常州是为中国大运河申遗加分添彩的城市,要感谢常州作出的努力。”《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以头版头条和专版的形式分别报道了常州运河的申遗盛况。
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城池水系历史变迁示意图(顾晔麟绘制)
卡塔尔的首都多哈,是波斯湾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是在这里举行。原本安排在6月20日审议的中国大运河项目,几经波折、多次顺延,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一般来说,介绍一个遗产项目,专家会用5-10分钟的时间,而大运河项目用了19分钟,创下了历史之最,仍然意犹未尽。世界各国代表已经被大运河征服了,哈撒克斯坦的代表说,“我觉得中国的大运河应该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是我见过的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路,我理解专家觉得陈述准备时间不够的心情。”葡萄牙的代表说:“请组委会直接入选它吧。”最后,各成员国代表一致赞同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终于,6月22日北京时间15点19分,大会主席玛雅萨公主轻轻敲响了手中的小木槌:“恭喜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啦!8年运河申遗之路,2800多个日日夜夜的执着坚守,常州终于迎来了第一个世界遗产的诞生!
消息传来,常州沸腾了。虽然是周末,但是常州媒体人通宵组稿,第二天把这个消息登在了报纸、网站的头版头条,传到了每一位运河儿女的心坎。随即推出的“世界遗产揭牌仪式”、“庆申遗·走大运”群众毅行活动取得广泛的社会反响,掀起了爱运河、爱常州的热潮。
2014年申遗成功后庆祝活动
申遗成功后群众热烈庆祝
大运河,与常州人生命相依、脉息相通的母亲河,虽历经风雨沧桑,岁月洗礼,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仍然是年轻的,是充满活力的,是能够流进常州人子孙后代润泽万世的一条生命之河。保护运河、享受运河、传承运河,是常州人民的共同心愿。申遗成功六年来,常州始终致力于把大运河保护打造成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全面推进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化完善老运河市区段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老城厢文旅融合发展规划,让运河遗产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让大运河保护事业为民造福,让活态的、美丽的中国大运河走向世界、流向未来。
(市文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