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考古去旅行——青城墩遗址
发布时间:2020-06-05 来源: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青城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横林镇青墩村北,南距大运河约2公里,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其中核心区域约2万平方米。
图一 青城墩遗址
上世纪70年代,周边村民在青城墩北侧农田耕作时曾发现玉琮、玉环、石斧等文物。1978年,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出土夹砂灰陶鼎、泥质灰陶罐、玉琮、玉璧、石斧、带把石刀等文物20余件,推测遗址属崧泽文化时期。2016年,规划的漕上路从遗址中心穿过,江苏省文物局委托对施工区域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工作。2017年,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周边开展系统的考古调查,先后发现土墩13处,其中青城墩遗址规模最大。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由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联合组成考古队,对青城墩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先后发现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古墓葬、土台、房址、环壕等遗迹。此外,在遗址上层还发现有春秋、汉代、六朝及明清时期墓葬,出土玉器、石器、陶器、金银器、瓷器、铜器等文物500余件。其中71号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造型精美的崧泽时期龙首纹玉饰,属于距今50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时期。这块龙首纹玉饰为探寻龙城常州的历史渊源提供了有力线索,是目前为止常州地区发现的历史最悠久的龙形玉器,誉为“江南第一龙”。2019年3月,青城墩遗址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图二 青城墩遗址出土玉琮
青城墩遗址核心区域为高出地面约10米的不规整东西向长条形土墩,东西长约105米,南北宽约45米。土墩南侧和西侧因修路造房等活动形成陡坡,东侧呈二级台地状缓坡,环绕土墩有一圈环壕。此外,经过调查勘探,周边存在多个土墩遗存。在更大范围内,还分布着彭陆角、金龟墩等遗址,构成了包括居住址、墓葬区、祭台等功能复杂的遗址群。
图三 青城墩遗址考古发掘场景
图四 青城墩遗址考古工作照
图五 青城墩遗址核心区航拍照
图六 青城墩遗址地层剖面
考古发掘表明,崧泽文化时期的先民在这里堆筑了东西两个大土台,其中西侧土台用黄土分四次筑成,每次都在表面用粉白色细土铺盖并夯打,东侧土台的顶部则有意做成正方形。到了良渚文化时期,先民们以西侧土台为基础,向北不断扩建加高,经过两次堆筑,最终形成一个大型土墩。在整个遗址内,考古人员共发现崧泽文化墓葬11座、房址4座,良渚文化墓葬7座、房址2座,出土文物包括石制的钺、锛、刀等,陶制的鼎、豆、壶、罐、杯、大口尊等,最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各种玉璜、玉管饰、玉琮、玉镯、玉冠状饰、玉瑗等,代表了当时的工艺制作水平和社会审美水准。
图七 拍摄出土文物
青城墩遗址属于以寺墩遗址为中心的环太湖北部崧泽—良渚文化聚落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的崧泽文化时期大型房址和墓葬,以及两重环壕和重要遗物,是迄今发现的环太湖地区距今5500—5300 年间最高等级遗址,是良渚文明的直接源头,也是长江下游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的代表性遗址。同时,青城墩遗址的发掘成果是常州市近30年来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方面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为史前聚落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图八 青城墩遗址出土玉龙
图九 江浙地区出土龙首玉环(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十 青城墩遗址出土玉梳背
图十一 青城墩遗址专家论证会
图十二 青城墩遗址公众考古活动
(市文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