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就义89周年 |《纪念人民英雄恽代英》郭沫若
发布时间:2020-04-24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纪念人民英雄恽代英
郭沫若
2020年4月29日是恽代英同志就义89周年纪念日
特发此文,以表缅怀
今天又是代英的纪念来了。恽代英同志在“人民英雄列传”里面是应该占有重要篇幅的人物。他对于革命是很有贡献的。他是在五四运动中产生出来的一位从事青年工作的工作者,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他的壮烈的牺牲,在我们革命阵营中的确是一项大损失。
但关于代英的遗事,我所知道的就很少。我只知道他参加过少年中国学会,而且是属于那个会里面的积极进步的革命派。他在上海曾经办过种以青年为对象的小型杂志,就是最早的“中国青年”。那杂志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有很大的影响。代英会做文章,尤其会讲演。他的讲演最为生动而有条理,不矜不持,而煽动力很强。有时却又非常幽默。在大革命前后还没有播音器的使用,凡是上了一二千人的场合必须用大喉嗓叫,因此在代英身上便留下了一个可以说是后天的特征,便是他总是破喉嗓。讲话的机会多,喉嗓便不能不叫破。
代英在四川泸县做过师范教育工作,四川的青年受他的影响的,因此也特别多。假使我们从事调査,那时从四川那样的山坳里,远远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的一些青年,恐怕十个有九个是受了代英的鼓舞的吧?代英的最频繁活动的期间就是在大革命前后那几年。他曾经充当过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在一九二七年的武汉时期,军校移到武汉,他是政治教官的主脑。八一革命以后,由南昌到汕头的一段期间,我们一同担任过政治部的工作。但因为那一段期间主要是爬山走路,和反动派作战,我们政治工作上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出来,留在脑子里面值得回忆的东西一点也没有。
我和代英最后的一次见面是在香港。在汕头失败以后,我们先后逃到香港去躲了一个时期,他暂时要留在香港工作,而我是要回到上海去了。那是一九二七年十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在香港西环一座临街的小楼房里作了最后一别。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他那朴质机敏、短小精悍的风度,带着破嗓子的有力量的声音,至今都还活鲜鲜地留在我的面前。
1950年四月七日
原载《中国青年》1950年第38期
(三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