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馆藏精品文物线上赏析(八)
发布时间:2020-04-18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常州博物馆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化成果,持续推出馆藏精品文物的数字云展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让人们相聚在“云”端,欣赏异彩纷呈的精品文物,用文化的力量鼓舞士气抗击疫情。
画像砖集雕刻和绘画为一体,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汉族古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真实反映了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战国,画像砖随着墓葬制的发展而兴起,汉代发展到了顶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画像砖继续流行,隋唐后逐渐衰落。在南朝时期,画像砖墓有了一定的发展,并有鲜明的特色。
常州博物馆于1976年在发掘清理常州南郊戚家村画像砖墓时发现的画像砖均属南朝时期,大多由数块砖拼成一组图案,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画面内容既有现实生活的写照,亦具浓厚的道教内涵。其中,人物画像砖最为生动传神。这批被常州博物馆收藏的人物画像砖有7块,其中3块为持剑武士砖,4块为侍女砖。
3块持剑武士砖的形象基本一致,都是体态优雅、眉目清秀的男性形象。发髻高耸,带有冠,并横插一簪。武士上身着宽袖开襟衫,内衬圆领衫,下穿宽松长裤,着云头履。手持剑柄,剑柄垂缨带,另一手位于剑上端,作按剑状。画面人物姿态潇洒、衣带飘逸,具有东晋南朝时代特征。
持剑武士画像砖
侍女砖根据侍女发髻和手中持物可分为双蝴蝶髻侍女画像砖、双发髻侍女画像砖、托博山炉侍女砖及捧奁侍女画像砖。侍女脸型均圆润丰满。上身均穿开宽袖衫,下面长裙曵地,均着高云头履,体态优雅飘逸。双蝴蝶髻侍女画像砖和双发髻侍女画像砖上,侍女的发型为左右高耸的双髻,这种发式就是把发辫梳成圆环状,左右各一,像树丫型。后来,年轻婢女多梳此种发式,故谓之“丫环”。因此,这几块砖的女子形象也被认定是侍女。托博山炉侍女左手托博山炉,炉顶立一小朱雀,右手似作舞蹈动作。博山炉是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炉体上有盖,盖呈山形,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捧奁侍女侧身向右,双手捧奁。奁是古代妇女放置化妆物品的盒子,作用类似于今天的梳妆盒。从这些画像砖可以推测,墓主人生前必定是贵族,死后极力对人生进行仿效和再现,希望继续保有荣华富贵。
捧奁侍女画像砖
双发髻侍女画像砖
双蝴蝶髻侍女画像砖
这些精美的画像砖都是当时的无名画师、刻工、砖匠共同创制的。南朝传世名家绘画作品寥寥无几,且多非原作,属后世唐宋时期画家的摹作。因而这批南朝人物画像砖图案,为南朝正宗画像,是珍贵的实物资料。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