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常博在行动 “云上看”馆藏珍稀自然标本(二)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常州博物馆内设全国首家、省内唯一的少儿自然博物馆,拥有各类自然标本近5000种约10000件,其中包括大批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和古生物标本,形成了以皮毛类动物、海洋动物、国内外精品昆虫、地区性中草药、矿物晶体及古生物化石为特色的六大收藏系列。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常州博物馆充分利用已有的馆藏资源,持续推出珍稀自然标本的数字云展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不打烊”,真正做到闭馆不闭展,内容不打折,服务不缺位,用文化的力量鼓舞士气抗击疫情。
中华古果
中华古果 Archaefructus sinensis Sun et al.,2002
时代:中生代白垩纪(约1.25亿年前)
产地:中国辽宁
级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
中华古果与稍早发现的辽宁古果曾一同被喻为“世界上最早的花”,并被认为属于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新类群“古果科”。这一重大发现是全球被子植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的新突破。
2002年,研究人员在世界顶级期刊《科学》中对此进行过报道,并认为这是一种体型较小、细嫩的水生草本植物。生殖枝上螺旋状着生了数十枚蓇葖果,由心皮对折闭合而成,果实细长且密集,每枚心皮内包藏着8-12粒胚珠(种子的前生)。根部不发育,叶子细而深裂。
辽西地区早期被子植物群,有力地验证了“东亚是被子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的推论,对加强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研究和现代地质找矿活动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馆藏标本较为完整,包含茎干、生殖叶和蓇葖果,具有很高的科学和收藏价值。
蓇葖果特写
营养叶特写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