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牵头创作50米长卷《大运河》,他一生致力刻纸传承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来源: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  浏览次数: 字号:【

 

一把刻刀,一叠纸,可以追随奥运圣火的足迹,从雅典到北京;可以沿着浩浩汤汤的大运河,从京津冀到苏浙皖 …… 一刀一划,万千变化,在刻纸卷轴中定格。

金坛刻纸,有 " 江南一枝花 " 的美誉,而他就是一生守护这枝 " 花 " 的人。从孩提时代耳濡目染,到年少学艺,再到两鬓生霜,刻着刻着,就是一辈子。怎样让传统焕发新的生机?传承、守护、创新 …… 他在坚守,也在探路。

他叫杨兆群,今年 65 岁,是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杨兆群在工作室刻纸

刻纸长卷连缀大运河沿岸 8 省市风光

一幅卷轴展开," 一条大河 " 沿着勾连不断的线条绵延开去,船只往来穿梭,沿岸市肆林立,熙熙攘攘,仿佛能听到人们的吆喝声 …… 这不是《清明上河图》,而是 50 米的刻纸长卷《大运河》。


△《大运河》(局部)

从构思、查找资料,到初稿亮相,历时一年多,由杨兆群牵头、统稿,来自运河沿线 8 省市的 11 位剪刻纸艺术家创作,22 人共同完成。2019 年 9 月,这幅作品在常州刘海粟美术馆展出,看到的人都很惊讶,包括分段作者。" 每位作者只负责完成一段,我完成衔接部分和画幅上下的装饰花边。正式展出那天,也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完整的作品。"

《大运河》展出很成功,但杨兆群并没有就此收工。" 这只是第一稿,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既然花了精力,我们就要完成一幅完美的作品。我们大家都没放弃。" 杨兆群说,第二稿将是一幅高 1.3 米的百米长卷,长宽都是第一稿的两倍。它将弥补第一稿的不足,在细节刻画方面更到位。


△刻纸与摄影结合的作品《保护环境 和谐共生》

领衔创制这样的 " 大制作 ",杨兆群已经不是第一次。2008 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一卷高 2.008 米、长 29 米的巨幅刻纸作品亮相。它以 2008 只和平鸽为背景,将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会标、金牌等,一一展示。这幅作品,后来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还获得了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点赞。这就是杨兆群牵头创作的《从雅典到北京》。

广告画、摄影、LED 灯 …… 他让刻纸无处不在

金坛刻纸,有着 " 江南一枝花 " 的美名。生长于江南这片沃土,刻纸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韵:既有传统剪纸的风格,又吸收了版画和中国画的风格;既有传统题材,又有接地气的生活题材。


△杨兆群即兴刻的鼠

杨兆群与刻纸结缘,来源于从小的耳濡目染。小时候,邻居家住着刻图章、剪鞋花的老人,杨兆群一放学就去玩,帮着磨磨刀。渐渐地,他也学会了。

上世纪 70 年代,他进入县文化馆的美术创作培训班,一边画广告画,一边创作。大家都叫他 " 杨一刀 "。那时候,也是金坛刻纸的一个 " 黄金时代 "。

1982 年,杨兆群回到老家朱林镇,在电影院画电影广告,还是离不了刻纸 " 本行 "。" 电影《葫芦兄弟》上映,这个题材,本身就很有刻纸的味道。我在用于宣传的幻灯片上,用刻纸的形式表现电影广告。"

△杨兆群展示刻纸作品

在杨兆群看来,剪纸这门传统艺术,要传承下去,就要融入生活,还要有创新。这些年,他坚持创作,也做了很多尝试。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摄影。于是,他创作了一系列刻纸跟摄影结合的作品。一套装裱完整的作品中,刻纸是前景,摄影作品是背景,刻纸刚好投影在背景的照片上,浑然一体。


△刻纸与摄影结合的作品

就连装裱方法,杨兆群也花了好一番心思," 国外的教堂的彩色镂空玻璃给了我灵感,我想到了在装裱框里用上 LED 灯,以光影凸显刻纸的特色,还申请了两项国家专利。" 这样的 " 灯饰 ",受到了很多人欢迎,也让剪纸走进了家家户户的日常装饰。


△杨兆群为创作在查找资料

走访 66 位剪纸老人,收藏 4.5 万张剪纸

作为非遗传承人、刻纸艺术家,杨兆群心中,还有一件事,比他的创作更重要。令他牵肠挂肚的,是全国各地的剪纸 " 守艺人 " 们,尤其是年逾古稀的老艺人。" 很多剪纸老艺人,尽管没有‘传承人’的头衔,但手艺非常精湛。" 杨兆群说,这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 我要去拜访他们,向他们‘取经’。"

2010 年 5 月,杨兆群开启了这段寻访之旅。第一站是延安的安塞,这是一个剪纸大县。当时,安塞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金爱已经 88 岁高龄。" 她家只有一间房子,她跟儿子住在一个炕上。她给我看她的剪纸,让我挑。我象征性地挑了 7 张不同门类的作品,不好意思再拿了。"


△杨兆群收藏的刻纸作品

离开高金爱老人家,杨兆群在山顶停下脚步,回过头拍摄老人住的房子。这时,老人的儿子追了过来,送上了 5 斤小米和一卷报纸," 我们熟悉那份报纸,就是刚才在她家看到的,包着 100 只老虎的报纸。那年是虎年,老人剪了 100 只老虎,她把其中 50 只送给了我。我当时激动得不得了,怎么也不敢想,她会给我这么多。"

最遗憾的是,距离一年相差一天,老奶奶走了。" 得知消息,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杨兆群说,他暗自定了一个目标:要走访 100 位 70 岁以上的剪纸老艺人,并留下一套珍贵的影像资料。迄今为止,他已经走访了 66 位老艺人,其中 15 位已经不在了。


△杨兆群在整理收藏的刻纸作品

现在,杨兆群已经收藏了 4.5 万张从清代至今的剪纸作品。一有机会,他就会把这些珍贵的收藏拿出来展出。但平时,它们只是静静地躺在杨兆群特地购置的档案柜里。" 我一直有个愿望,希望建成一座中国剪纸名家博物馆,让大家都能看到这些精彩作品。(文化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