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鼠年小课堂 新年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0-01-07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我家的厨房里曾经进过老鼠,把肉都偷走了。”“老鼠会传播疾病,像是鼠疫 。”“小白鼠经常被科学家用来做实验,对人类还是有很大贡献的。”在常州博物馆启明星活动中心,一场关于“鼠对人类是不是有益”的辩论正在激烈上演着,同学们各抒己见、侃侃而谈,现场气氛活跃热烈。原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20农历庚子鼠年,常州博物馆特在元旦假期开展了一场名为“独‘鼠’一帜”的教育活动,通过趣味讲座、展厅探索、互动学习、手工体验等环节,引导学生从生物、考古、民俗等角度,全方位、多层次了解鼠,对它形成全面客观的认知。

“全国十二个,人人占一个”。生肖文化和每个人都紧密相关,它既神秘又有趣。那么,个子小小的鼠到底有什么魔力,从千千万万种动物中脱颖而出,坐上了生肖榜的头把交椅?活动伊始,指导老师围绕这个谜题,从民间传说、地支和生肖动物的配属关系等几个角度做出了分享,并指出,这个问题目前尚未有确凿的解释,仍待考证研究。

鼠,是非常古老的哺乳动物,在人类出现以前,它就已经存在了47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原来这些动物都是鼠家族的成员啊!”大家通过学习,对“鼠”的概念、习性和种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后,大家兴致勃勃地走进“神奇的自然 美丽的家园——常州少儿自然陈列”寻找鼠家族成员。“找到了!找到了!在这里!” 同学们相互合作,很快在展厅发现了褐家鼠、红白鼯鼠、巨松鼠等鼠类标本,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观察。接着,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鼠类的基本特征,并尝试着写出甲骨文中的“鼠”,了解了“鼠”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人类定居开始,鼠就成了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但在“龙腾中吴——常州古代历史文化陈列”,大家却没有找到带“鼠”形象的文物。“跟其他的生肖比起来,以‘鼠’为创作对象的文物确实不多,古人的心理可能跟我们一样,对鼠的感情比较复杂。”指导老师结合常州博物馆藏“磁州窑彩绘老鼠偷油瓜楞水盂”“透雕蟠螭双鼠纹玉佩”“十二生肖册页之子鼠图”等文物的图片,告诉大家,一方面,人们对鼠厌恶害怕,因为它会偷吃粮食、传播疾病、破坏力很强,另一方面,人们又认为鼠是灵性、福气的代表,甚至还有招财进宝的美好寓意。不仅如此,古代的人们还会食用田鼠、竹鼠。一边近距离观察竹鼠标本,一边聆听苏东坡作诗《竹䶉》来说明自己不忍心吃竹鼠的故事,同学们兴致高昂。到了现代,人类对鼠的利用更加广泛,如入药、制衣、实验等,各类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鼠的形象也日趋多元化。人类对鼠这种爱恨交织的情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包容性,也正是这种包容性,维系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兼容并蓄的悠久历史文化。

活动最后的手工环节,同学们结合所学内容,发挥创意,用五颜六色的超轻粘土制作了“‘鼠’”一‘鼠’二”冰箱贴,把属于鼠年的美好祝愿带回家。

本次活动根据学生认识水平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环节,突出了博物馆教学实物性、参与性、互动性的特点,不仅注重知识的普及、思维的开拓,更着重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感受到了一次愉悦的博物馆之旅。

 

(博物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