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我市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受到省厅专家一致肯定

发布时间:2018-08-28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通查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常州非遗中心携摄制团队参加了会议。

    2015年,按照文化部的统一部署,江苏省文化厅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系统地记录传承人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资料。截至目前,常州共有5位国家级代表传承人进入抢救性记录工程名单,已完成2批4位抢救性记录工作。

    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2015年启动,“常州吟诵——秦德祥”、“常州锡剧——吴雅童”入选。常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克服种种困难,根据每个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与时间赛跑, 以最快速度在2015年底启动此项工作,历时9个月,圆满完成。2018年6月《秦德祥——吟诵调(常州吟诵)》作为全国25个优秀抢救性记录项目之一、江苏省唯一入选的纪录片,入选“年华易老,技·忆永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活动,在首届中国非遗年展上展播。 

    此次通查工作会议,省文化厅“精彩江苏”通过用影像讲述非遗的生动性、用细节体现记录的责任感、用科技增强记录的学术性三个方面对全省的抢救性记录工程工作提出高标准、高要求。同时相应的列举了苏州评弹——金丽生”、“秦淮灯会——陆有昌”、“常州留青竹刻——徐秉方”、“常州天宁寺梵呗——松纯”、“金箔锻制技艺——王必生”五个项目在抢救性记录工作中根据自身特点形成的独具特色项目拍摄方案,对后续抢救性记录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中,在用细节体现记录的责任感一段中,称赞了工作团队高度的责任心与真挚情感。天宁寺梵呗唱诵因其项目自身特点,涉及大量木刻印刷版繁体字、异体字经文,为了完整的展现项目特色,市非遗中心根据团队建议,向省文化厅申请数字化记录中保留繁体字、异体字,得到省厅专家一致认可。至今,该团队累计拍摄视频125小时,整理采访资料7万多字,字幕12万多字,容量达2400多G。

常州留青竹刻——徐秉方



常州天宁寺梵呗——松纯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