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寄思 文笔传情
发布时间:2018-04-08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2018年4月6日星期五下午的红梅公园阳光正酣、鸟语花香,此时文笔塔下的龙博阅读小屋一改平时的宁静,因为一场“红梅寄思 文笔传情 戊戌清明吟诵雅集”正在进行,氛围清雅又不失热情,时而抑扬顿挫时而悠扬舒缓的吟诵声令游客们纷纷驻足聆听。
本次雅集活动是常州吟诵传习所学员的一次开放式课程的尝试。在清明时节举办也是为了缅怀、追思常州吟诵传习所的创始人秦德祥先生。秦德祥先生(1939—2016)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调·常州吟诵”代表性传承人,1990年以来,秦先生共采访了32位传人,积累了600余首的录音录像资料。出版了30余篇非遗方面的论文和6本常州吟诵专著。在2008年6月“常州吟诵”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调”大项下唯一子项后,秦德祥先生将主要精力转到常州吟诵的教学传承上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吟诵者。本次雅集活动以集体吟诵拉开了序幕,其篇目为:《登鹳雀楼》(王之涣)、《枫桥夜泊》(张继)、《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传习所的学员们通过这个节目表达了对秦德祥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也向来往的市民和游客展示了常州吟诵的风采。吟诵传习所的三位老学员朱慧静、顾勤元、刘红霞还声情并茂地演绎了各自原创悼念秦德祥老师的诗文且数度哽咽,令人动容。
当天共约50人来到了吟诵雅集的活动现场,其中有28位学员参加了吟诵表演,参与表演的学员年龄跨度之大尤为令人感动和惊叹,上至90岁的长者,下至5岁的幼童,让雅集活动更添祥和融洽的气氛。本次雅集活动也是为了促进学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传习所整体的吟诵水平。此次活动参演的学员都选择了新诗新作(未与之前活动中的作品重复)。有目共睹老学员的吟诵水平通过数年的磨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些老学员已经掌握了常州吟诵的32种吟调,可以对许多经典作品进行高水准的演绎。一些新学员,才进行了几个月的学习就已经可以将个别篇目进行展示,亦是可喜可贺!本次雅集涉及的作品体裁不仅仅是诗词还有散文;演绎的内容不仅仅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名篇还有饱含情怀的原创作品;展现形式不仅仅是单人吟诵还有亲子吟诵。参加演出的学员们围绕“红梅寄思”和“文笔传情”的主题,表达和抒发了对先贤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待!大家在浓浓乡音、悠悠曲调、经典名篇中又一次感受到了常州吟诵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雅集的尾声,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朱敏老师还发表了热情的讲话,并诚挚邀请常州吟诵传习所的学员们在端午佳节赴信息学院为广大师生呈现一场常州吟诵专场演出。常州吟诵传习所在未来必将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去推广和传播常州的这一瑰宝—常州吟诵,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这一艺术形式。
活动结束后热心吟诵传承的程宗慧老师还从加拿大发来了一首七绝祝贺本次雅集活动的成功举办——常武诗联日日新,非遗声誉喜逢春。长河激浪蜚声远,江左风流颂国魂。常州吟诵的魅力正在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常州吟诵的艺术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坚守和传承!期待我们下一次的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