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 >> 文旅资讯 >> 内容

国学讲堂第二讲:拨雾见山——楷书发展概论与用笔方法举要

发布时间:2017-09-11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

9月8日,国学讲堂第二讲《拨雾见山——楷书发展概论与用笔方法举要》由张亚明老师在民元里开讲,张亚明逐一介绍楷书书写的方法,力求在一个半小时内让大家对于书写都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张亚明讲道:古时将其称为“隶楷”或“今隶”。楷书又称为正楷、真书、正书。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楷书初期,隶意浓烈,自身特征开始显现(横平竖直、藏头护尾,斜划紧接)。汉代没有楷书的遗迹,最早见到的楷书遗迹是在东汉三国时代。到了西晋甚至也依然不甚通行。直至东晋,我们才可以看到较多楷书遗迹。  “书分南北宗”的理论,始于清代的阮元。北宗长于碑版,南宗长于书牍。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几乎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传世隋代的书法以碑刻为大宗,沙孟海先生将隋代的书法分为:平正和美一路;峻严方饬一路;浑厚圆劲一路;秀朗细挺一路,四种类型。

讲座现场异常火爆,许多家长、学生前来听讲做笔记,国学讲堂为广大市民学子提供了免费又珍贵的书法指导课,讲坛结束后群众反映相当热烈。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