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心国学大讲堂带你领略千年商业变迁史
发布时间:2017-07-31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的物品为“商品” 。
7月28日下午两点,常州学派研究会秘书长盛福平在民元里壹号济美堂为大家带来了《从“无商不奸”到“无商不富”——历代经济改革与商业史趣谈》讲座。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职能分工越来越细、私有制产生……物物交换逐渐成为一种经常的行为,原始商业由此产生。商业初步发展。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即商贾是贵族的奴仆,主要为奴隶主贵族服务,受官府的严密控制,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极少。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有陶朱公、文财神之称,被认为是商人鼻祖的范蠡就活跃于这一时期。
秦汉时长安、洛阳两个商业中心出现;海、陆丝绸之路连接中外贸易……商业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这一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总体水平不高。
商业发展到隋唐时期:①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取代长安、洛阳,出现了扬州、益州等新兴商业城市。②邸店、草市出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市场得到发展。③金融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④对外贸易发展,大量瓷器出口国外;广州设立市舶使。
宋元两朝,由于商业环境宽松;农业、手工业发展;纸币出现,便利商贸;水陆交通便利(海上丝路开通)……等诸多因素影响,商业空前繁荣。
明清时期城镇商业依然繁荣,而且农副产品大量入市。因为长途贩运快速发展,货币作用越来越大。在这一时期晋商、徽商等商帮开始出现了。
市的发展和城市变迁
北朝《木兰辞》中有一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就反映出当时一个现象:当时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各种商品都有各自交易的固定地点。
宋之前,“市”“坊”分别设置,并安排市长或市令进行严格管理。市场开放受时、空限制,交易活动受政府的直接监管。
到宋朝,“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西汉时期,海、陆丝绸之路被打通,外贸逐渐发展。
唐朝广州成为重要港口,市舶使专管对外贸。
两宋时期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等国开展贸易;海外贸易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元朝时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清只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商业发展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