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领略常州“非遗”之美
发布时间:2017-05-10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当世人说起常州,勾连起的也许是穿城而过的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也许是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等流派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孕育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绵延流长提供了一片沃土。常州现拥有非遗资源1228项,其中,金坛刻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非遗荟萃之地。
“非遗”之美是“文化常州”对外展示的一扇重要窗口。近年来,非遗这一古老的、活态的文化基因,伴随着常州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在世界各地留下足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常州非遗以其独具魅力的技艺特色、艺术成就和人文情怀,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之间架起了一道对话的桥梁,成为“文化常州”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越传统,越时尚——澳门非遗展引发的新启示
2016年4月25日,为期四天的首届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古代艺术国际博览会在澳门落下帷幕。享有“常州三宝”美誉的常州梳篦、留青竹刻和乱针绣在展会上精彩亮相,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非遗手工技艺爱好者的目光。
此次博览会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友国际艺术交流院联合主办,以“保护传承、合理利用”为主题。博览会设立了123平方米常州展区,集中展示了“常州三宝”老中青三代传承人的优秀作品100多件,其中包括徐秉方、范遥青、邢粮、孙燕云、狄静10位大师的作品。
在收获赞美之余,常州的非遗传承人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时尚生活有机链接,使绝妙的技艺不被流逝的岁月尘封。澳门展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启示,唯有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以非遗创意衍生品的形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非遗这一国之精粹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主办方表示,非遗在当今依然具有其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常州的参展非遗不仅把传统做到了极致,更实现了传统工艺与时尚生活的完美结合。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风雅常州”展拓宽的新视野
绣女妙手巧穿针,彩丝密走风光印,山水花鸟晰如生,绣画景色洞天开。
2016年7月13日晚,坐落在纽约华尔街的联邦大厅国家纪念馆内华灯璀璨。技艺精湛的乱针绣、金坛刻纸等98幅艺术作品一同亮相,在纽约市民中刮起了一股“时尚中国风”,艺术品拍卖成交达43%。
在这场主题为“风雅常州”的艺术作品展上,乱针绣艺术第三代传人孙燕云的现场创作让不少参观者“大呼神奇”。她所创作的乱针绣作品《飞天》被香港长江实业执行董事赵国雄先生以28万元港币的价格拍得。孙燕云认为,当一门技艺真实地融入生活,自信地走出国门,才能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
当刻纸艺术融入爱马仕、施华洛世奇这些国际大牌,呈现出的是怎样的一种中国风?世界非遗项目、金坛刻纸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创作的《年年有鱼》,吸引众多外国友人参观互动。他深有感触地说,想让传统的、民族的东西国际化,作品就要多跟外界交流,让传统手工艺真正流行起来。
民族的,如何世界化?这是一个广受关注的文化命题。传统非遗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得益于常州文化的“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风雅常州”通过政府和民间联动,让传统文化宝藏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焕发新生机,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文化自信。深入研究国外受众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对常州非遗更大力度地“走出去”至关重要。
走出去,传下来——“常州文化周”开辟的新路径
2017年2月24日晚,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座无虚席,不时传出热烈掌声。伴着悠扬清丽的江南丝竹,来自常州的金坛刻纸、乱针绣等非遗传承人当场献艺,精彩演绎江南非遗独有的历史神韵和绚丽多姿,让德国友人亲身体验而若盛开、清风徐来的非遗之美。
作为庆祝中德建交45周年系列文化活动之一,此次“常州文化周”通过非遗、书画、摄影等艺术形式,集中展示了常州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及城市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再续了常州与柏林八十多年的“文化姻缘”,更为中德文化交流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非遗艺术是跨越国界、沟通心灵的桥梁。为参加“常州文化周”,非遗大师杨兆群专门创作了一幅充满柏林文化风情的刻纸作品,在开幕式上赠送给柏林一家名为“文化生活”的民间文化艺术慈善机构,成为该机构获赠的第一幅珍贵艺术作品。乱针绣传人孙燕云的现场展示同样吸引了不少嘉宾,其用针随意灵活、形乱意不乱的独特手法,以及色调丰富、立体感强的艺术呈现,让柏林市民尽情领略“中国第五大绣种”的风采。
漫步于各个展区之间,德国观众纷纷为厚重精湛的常州非遗所折服,“今天真是不虚此行,中国文化太美了!”
江南非遗在“常州文化周”备受关注再次证明,作为活的文化传承载体,唯有大力推动非遗“走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再生与创新发展,国际化的展示平台正是非遗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绝佳舞台。
(周晓明 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