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背后的“文化虚无”
发布时间:2007-12-20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是时代风尚的折射,黄段子、黑段子的流行,正是颓靡、下流的道德习尚的风向标。古语云:“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这并不是说音乐就是能预知过去现在未来的算命大师,能预示时代结局,而是时代特征会自然地表现于音乐里。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音乐。音乐如此,口耳相传、覆盖了数亿手机用户的短信同样如此。
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水平,究竟如何,但看人们热心于黄段子、黑段子的阅读传播,即可约略知道,是不需要仔细考证的。而且,人的低级趣味,最容易被诱发,如同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即难以控制。扭转颓靡、下流、不负责任的手机短信风尚,培植健康的道德情操,是每一个有良知的文化人的使命。
在这方面,广东走在了前列。据人民网报道,为抵制日渐增多的“黄段子”、“黑段子”等不良短信,广东展开以励志、环保、廉洁、公益、国学等为核心内容的健康短信活动,又称“红段子”活动。激发了全民的文化创作热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众成为创作和传播“红段子”的主体力量,特别是青少年中积极向上的创造潜力得到了引导和释放。12月5日,伴随第三届“红段子”大赛“绿色行动"你我他”作品上载的结束,广东弘扬“红色短信”文化活动达到高潮,共收集作品超过1000万条,下载、投票及转发量也一举突破1000万条。(详见《广东手机短信红段子日趋流行》)
人心向善、渴望交流与倾诉是社会的长期需求,“红段子”适时出现,成为表达亲情、友情、爱情等健康向上的感情的恰当载体,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的生力军,这不仅是对黄段子、黑段子的反动和抗议,更是由于健康的情感需要释放,正常的倾诉需要表达。
让我们来审视一下“红段子”经典,感受“红段子”给人的愉悦和快感吧: “一滴雨也许滋润不了广袤的土地,但一滴水却能温存贫瘠的心田;一碗粥也许无法复燃凋零的希望,但一粒饭却能挽回即逝的生命。少一份浪费,多一个生命。” “人的一生很难做到的事是,让自己的右手做到的,左手也可以做到;右脚做到的,左脚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