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免费开放过“大考”
发布时间:2007-12-11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一个月过去了,湖北省博物馆有没有经受住免费开放带来的考验?乘兴而来的观众有没有尽兴而归?博物馆管理方又沉淀了哪些经验和思考?本报记者再次走进这家博物馆。
11月6日,湖北省博物馆宣布永久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第一个星期,单日参观人数屡创新高,博物馆内一度拥挤得像菜市场。每天早晨、中午,博物馆门前总是排着一条长长的领票队伍,成为武汉一道独特的“风景”。
永久免费是否意味着“永久混乱”?近日,记者再度来到湖北省博物馆。上午9点半左右,博物馆“发票处”前只排了三四十人的队伍,人满为患的情况已经看不到了,展厅内外秩序井然。
这些景象,是否预示着湖北省博物馆已经通过了免费开放的第一次“大考”?它的经验又能给其它博物馆带来怎样的启示?
集中民智应对挑战
平稳度过“洪峰期”
“上午3500,下午1500”,记者看到,在博物馆门前发票处的窗口上,醒目地贴着每日参观票的发放限额。当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博物馆“下半场”开始,参观者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进场,当门前还有三四十人时,发票暂停。保安解释说:“3点钟再发,控制一下人数。”排队的人们都心平气和地等着,或翻看报纸,或三五成群地聊天。
记者走进馆内,发现展厅里观众还是不少,但已不见前几日一个展柜前人头攒动的拥挤场面,偶尔有人拿出相机或手机拍照,但很少有人使用闪光灯。
“现在我们博物馆每日参观人数都在5000人上下,已经逐渐从人满为患恢复到正常了。”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王红星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在免费开放初期,尽管博物馆作了大量准备,但面对洪峰般的人流,仍有些应对不及。之后,博物馆通过媒体“问计于民”,集中民智。针对排队问题,有市民建议在武汉三镇分别设立发票点,以免有的市民大老远跑到博物馆前排队甚至白跑一趟;也有人建议在参观票上印上有效日期,提前预发;还有人提出博物馆应通过学校团委有组织地分发参观票,减少学生“散客”……
一位观众告诉记者,免费开放初期之所以人流那么集中,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压抑已久的文化热情突然被点燃,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市民以为博物馆仅在“八艺节”期间免费开放,所以才会一拥而来。
记者在参观博物馆时,还欣喜地发现,目前的观众结构已小有变化,“看热闹”的普通市民似乎少了,而学生模样的青少年、外地游客多了,文明观展的自觉性也有所提高。
王红星说,湖北省博物馆会从容面对免费开放带来的挑战,尽快使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免费开放是大势所趋
改革不能因噎废食
8000人、9000人、9500人、17000人……免费开放的第一个星期,湖北省博物馆的单日参观人数屡创新高。厕所人满为患,地上痰迹斑斑,门口排队一二公里长,参观者怨声载道,专家疾呼“这样不利于文物保护”,甚至有人建议重新收费。王红星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博物馆免费开放这一点不会改变,要改变和提高的是我们的服务水平。”
免费服务由政府买单。据介绍,湖北省财政计划每年拨款3000万元补贴省博物馆的开支费用。而由于免费开放后观众激增,博物馆的运行费用也比测算时大大提高了。王红星认为,要保持目前的服务水平,每年拨款应在4000余万元才够用。因此最后的拨款标准将在博物馆免费运行半年后,根据其实际用度再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