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名著还是羞辱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07-11-23 来源: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字号:【大 中 小】
近年来,重新解读传统经典成为一种热潮,以至于有人写诗批评说:“江湖代有才人出,扬名立万争朝夕,重拍风起遍地坑,名著新注乱失蹄。”确实如此。而且,遭劫的不只是《红楼梦》,我国四大名著都不同程度地被颠覆被折腾。
我国的四大名著,不仅是我国的文化财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中许多人物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虽然不至于说动一字就能影响名著的价值,但乱改、Q化、恶搞名著的行为,无疑是在糟蹋名著,是在丑化我国的文化经典。时下,解构名著,颠覆正史,戏说人生,制造流行之风,令人深思。据介绍,舞台剧《红楼梦》融合话剧、舞蹈、歌曲、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该剧聚集了近30位影视、戏剧、歌舞明星扮演主角,演员阵容堪称不凡。然而,由于这样的《红楼梦》与曹雪芹的《红楼梦》相去甚远,与观众心目中的《红楼梦》相去甚远,观众根本不买账———“那衣服好像布袋戏啊!”“简直是自娱自乐的恶搞啊!”以至于演出开场时的七成上座率,到《红楼梦》曲终人散时,只有两三成观众。
任意颠覆名著、折腾名著、恶搞名著都是不可取的,借名著的名头传播文化垃圾更不应当。现在不仅有影视作品恶搞四大名著,而且在图书市场上那些被改头换面的“四大名著”,也已经严重损害了“四大名著”的形象。六小龄童曾说:“名著可以改编,但是要有底线,不能瞎改。”“大话”、“歪说”、“水煮”等恶搞名著经典,不仅糟蹋了名著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而且败坏了名著在青少年心中的形象。
经典名著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有很多精髓值得我们一代代人汲取。由于创作时代不同,“四大名著”今天阅读起来非常“费劲”。改编为影视作品和通俗读本时,是可以增减部分内容的,甚至可以适当演绎,但是必须尊重原作,保留原作精华。但现在恶搞成风,有些改编一点底线也没有,几乎是想怎么改编就怎么改编,怎么吸引眼球就怎么改编,与原著的要义相悖,更与文艺工作者应遵守的职业道德相悖。
任意颠覆名著、折腾名著、恶搞名著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羞辱。骂人怕骂老祖宗,羞辱历史文化与骂老祖宗有什么区别!文艺界和出版界都要力克浮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把经典名著看做抚育我们成长的精神食粮,不要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把经典名著的改编仅仅当成纯娱乐、纯商业的行为。文学界和出版界应该守土有责,多一份历史责任感,多一份文化担当,做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良知的守望者,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