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常州四喜汤团制作技艺
发布日期:2021-02-26


常州,江南鱼米之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民间饮食、习俗均深受水稻文化的影响,许多传统食品、点心都有其深深的烙印。常州四喜汤团,正是这样一种富有江南特色的传统名点和美食。


元宵节吃汤圆,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意思。南宋时期的历史文献就已见记载。至明代,汤团作为常州百姓上元节的传统食品已很普遍。清朝常州地方史料亦有记载常州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不同的馅料,这即是四喜汤团的雏形。由此可见,常州四喜汤团制作技艺、工艺的生成和传承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创建于清末民初的常州糕团店,前身是周耀仁师傅开在县直街上的周顺兴粥店,以加工制作糕团而远近闻名,四喜汤团便是当年店里的招牌点心。所谓“四喜”,就是由四种形状不同、馅料不同、味道不同的汤团组合而成。



其制作过程大致为三步:其一做馅心,有豆沙馅、芝麻馅、百果馅、肉馅四种;其二将水磨糯米粉、精粳米粉按一定比例配置,加入4成左右的温水,糅合成团备用;其三将米粉团分别包入豆沙(细沙)馅、芝麻馅、百果馅、肉馅四种馅心,并揉捏成不同形状。肉馅做成圆的,百果馅做成两头尖的,豆沙馅做成枕头式的(又称元宝式),芝麻馅做成一头尖的寿桃式。其寓意,有说为“福、禄、寿、禧”之四喜;也有说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之四喜。



常州四喜汤团馅料不同、味道不同,豆沙馅汤团甜韧爽口、芝麻馅糯香扑鼻,百果馅、肉馅回味无穷,成为继月饼、粽子、寿桃等食品之后又一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的传统食物。在常州地区,四喜汤团不仅是人们日常喜食的小吃,更是常州地方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特色名点,人们在喜庆、节日的宴席中用四喜汤团讨口彩、求吉利,成为广大民众表达对吉祥如意向往的象征。2004年,常州四喜汤团通过国家级中华名小吃认定。2006年,常州四喜汤团以独特的口味和上乘的质量,入选《中国名菜大典·江苏卷》。(文化馆)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