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 龙城 龙语——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作 “龙文化”主题讲座 |
发布日期:2019-10-14 |
10月13日下午,由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主讲的“龙脉 龙城 龙语”文化讲座在常州博物馆成功举办,这也是今年“文化100”项目中“溯源探流——龙文化主题系列活动”之一。 林留根所长主要从事中国史前考古、商周考古研究,主持发掘了盱眙泗州城、连云港藤花落、邳州梁王城、宜兴骆驼墩、泗洪顺山集、兴化蒋庄、金坛句容土墩墓群等重要遗址。目前正承担《考古中国一一长江下游文明化模式》课题研究,主持常州寺墩遗址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 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龙文化对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情感联系的桥梁。常州别名“龙城”,与龙更是有着不解之缘:齐梁故里,龙兴之地;龙城书院,见证百年风云起伏;乾隆皇帝,御赐“龙城象教”匾额;白云溪边,龙舟竞渡;文人雅集,更是留下了许多关于常州“六龙城”的诗文。 在10月9日刚刚结束的“常州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暨中国龙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把青城墩71号墓中出土的距今5000多年的崧泽文化龙首纹玉饰认定为“江南第一龙”,从此,常州与龙文化的渊源又有了更深远的联系。 林所的讲座内容分为龙脉、龙城、龙语三个部分。他首先运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从文献、文字以及史前考古中的龙形象三方面入手,对中国古代龙文化的起源、演化、流变等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梳理,揭示了龙是怎样从史前的宗教图腾逐步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的,从宏观格局上为广大观众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龙文化脉络;在龙城部分,林所重点提及了常州龙文化的根源,点出常州地区极为重要的几个史前文化遗址,包括圩墩遗址、青城墩遗址、三星村遗址、新岗遗址、寺墩遗址等,清晰梳理了龙城常州的历史文脉:距今7000—6000年马家浜文化、骆驼墩文化时期的农耕文化为文明肇始;距今6000--5300年崧泽文化时期,龙跃江南,催生王权;距今5300——4300年良渚文化时期,早期国家出现,文明璀璨耀眼;历史时期的常州,更有齐梁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考古事业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保护与研究文化遗产,传承与发扬文化传统。“凝练文明基因,阐发传统价值,厚植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是中国考古学的责任和使命! 林所的讲座引起了在场听众的情感共鸣,大家期望能有更多的公众考古活动向市民开放,出现更多的考古成果将城市的文化命脉留存、展示!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永续的古老文明,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它生生不息地传承也正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向上的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向心力!“中国龙文化特展”正在常州博物馆展出,热忱邀请广大市民朋友前来观展,共同追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博物馆) |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