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2017年常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发布日期:2018-02-23
 

2017年常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综述

2017年全市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按照一城一都一地旅游目的地定位,以常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要求和创建全域旅游为抓手,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圆满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多项旅游经济指标创新高。

一、产业快速发展,指标再创新高

(一)多项指标创新高。2017年度全市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900亿元,达953.65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市接待游客总数6600.42万人次,同比增长9.9%;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7.71万人次,同比增长21.4%;旅游创汇15467.8万美元,同比增长17.7%,接待国内旅游者6582.71万人次,同比增长9.9%,国内旅游收入936.79亿元,同比增长14.2%。旅游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四位。

(二)多项指标增幅区域领先。2017年我市旅游总收入和接待国内游客高于全省平均增幅0.80.3个百分点,特别是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过夜旅游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49.2个百分点,多项旅游经济指标苏南区域领先,紧追全省旅游发展第一方阵。2017年我市旅游总收入和接待国内外游客分别高于全省排名第五的城市131.28亿元和628.9万人次,拉大了距离。全市接待国内过夜旅游者人数达3941.37万人次,占接待国内旅游总人数59.87%,占比在区域城市领先。

二、发展整体向好,产业转型加快

(一)产业整体推进,促进全面发展

1、旅游西进加快。近年来,金坛区、溧阳市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要素,优化空间布局,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年,东方盐湖城·道天下景区成功晋升国家4A级景区,年度接待和营收均实现二位数增长,其中接待游客144.4万人次,同比增长12.19%,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33.58%4月开园的花谷奇缘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34.7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790.63万元。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主板,成为我省首家上市的旅游景区,溧阳南山花园获得全省首批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称号,溧阳史侯祠景区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定,溧阳曹山旅游度假区获江苏省政府批准并设立省级旅游度假区。截止201712月底,金坛区和溧阳市纳入旅游统计的景区数量达42家,占全市旅游景区数量的47.19%,金坛区、溧阳市二地接待游客2714.58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41.13%,旅游总收入318.02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33.35%

2、度假区发展提速。全市旅游度假区经过多年发展,品质水平显著提升。在2017年度全省旅游度假区综合考评中,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获全省旅游度假区综合考评第二,溧阳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和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进入全省旅游度假区综合考评前十名。2017年全市4家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1223.94万人次,同比增长8.9%,实现旅游总收入31.87亿元,同比增长12.1%。溧阳曹山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旅游度假区数量达到5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市旅游发展重要载体。

3、集聚效应提升。近年来,我市以环球恐龙城休闲旅游区、春秋淹城旅游区、溧阳天目湖旅游区、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等为核心的旅游要素发展集聚区已形成,集聚区内产生近百家旅游企业,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支撑能力日益增强。2017年,几大旅游要素集聚区接待游客2697.71万人次,同比增长6.5%,约占全市旅游景区接待人次的20%;实现营业收入40.6亿元,同比增长30.13%,占全市旅游景区营业收入53.8%特别是环球恐龙城休闲旅游区、天目湖旅游景区、春秋淹城旅游区35A级景区, 2017年共接待游客2071.7万人次,同比增长9.18%,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42.94%

(二)要素协调发展,质量得到提升

1、行业质量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纳入旅游统计的单位230家,共实现营业收入121.53亿元,同比增长7.68%,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旅游企业达22家,同比增长15.78%;随着春秋淹城旅游区成功晋升国家5A级景区,全市5A级景区达到3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四星级乡村旅游区31个,数量位列全省第四;住宿设施建设方面,近三年来全市共新增住宿客房20769间,床位33364,餐位数24584张,与2014年调查数据相比,客房数与座位数同比增长24.2%19.5%,三年来全市住宿客房数与床位数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7.3%6.9%,旅游接待能力显著增强。

2、经营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纳入统计的87家旅游景区完成营业收入75.53亿元,同比增长10.47%;全市纳入统计的56家旅游宾馆饭店共接待游客221.99万人次,营业总收入20.7亿元,平均出租率60.04%,平均房价383.94/间天,同比增长7.29%,接待入境旅游者20.52万(人天),同比增长2.3%2017年全市139家旅行社国内组团139万人次,接待357万人次,组织出境1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5.3亿元

3、旅游投资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24个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总投资额53亿元,其中孟河小黄山旅游度假开发工程、东方盐湖城二期、东方盐湖城•国际养生城入选省旅游重点项目;继续深化“旅游厕所革命”,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07座,投资3324万元,建设情况位于全省前列。另外,积极推进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及东侧历史风貌区修缮保护项目和小黄山旅游度假区、姬山古镇等项目建设,目前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基础建设已初步完成,街区雏形基本形成。

4、宣传促销不断提升。加强周边及国内中远程市场开拓,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30分》和凤凰卫视等知名平台加强广告宣传,参与国家旅游局组织的美丽中国,港澳地区公众推广活动和第三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坚持“四季有节”的办节理念,持续开展“春到江南”、“激情之夏”、乡村过大年、第七届苏台灯会、乡村旅游节等贯穿全年的旅游活动;专项旅游产品持续培育,以研学旅行为切入点,推出了多彩研学 乐在常州研学旅游产品。2017年暑期,外来省市来常州进行夏令营等研学旅行团队人数超过10000人次。目前,常州旅游官方微博粉丝数近53万,“常州旅游推广中心”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20万,资讯转发次数超过8万次,官方微信服务号“游常州”总用户数近3万人。

(三)产业融合加快,带动效应显现

1、旅游与文化、体育融合不断深入。加快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积极打造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加强以环球恐龙城、环球动漫嬉戏谷、春秋淹城旅游区、天目湖旅游景区、中华孝道园、运河五号创意街区6家旅游景区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深度融合发展,20176家景区共实现营业收入34.26亿元,同比增长37.28%,占全市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45.3%;利用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中华龙舟大赛、单车环太湖认证赛等体育赛事扩大景区知名度,发展康体旅游,积极推动太湖湾、西太湖、茅山、曹山、瓦屋山等区域发展体育旅游。

2、旅游与农业融合不断深入。目前,全市共有星级乡村旅游区56个,同比增长12%,其中五星级1个,四星级31个,三星级13个,江苏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1个、培育单位2个,江苏省特色景观名镇(村)4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3个。2017年,全市19个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6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1.69亿元;纳入全市旅游统计的43家乡村游景区(点)接待游客1435.15万人次,同比增长5.34%,实现营业收入9.34亿元,同比增长14.43%。乡村旅游在带来众多就业机会、改善村镇百姓生活水平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村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生活环境面貌

3、旅游与康养融合不断深入。利用天目湖、东方盐湖城、太湖湾是我市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的优势,积极推动全市景区(点)、旅游度假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丰富疗养项目、提高服务水平,充分整合溧阳戴埠镇医、康、养、游四方面的资源,深入挖掘孟河医派、茅山中草药资源和茅山道养生文化优势,积极培育了一批在华东乃至全国具有知名度的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

三、产业发展建议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需求、新期盼以及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要求,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旅游供给侧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产业融合发展还不够深入等。

一是以创建全域旅游为抓手,继续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全民共享旅游发展理念,着力开发更多、更好、更加适应游客与市民需求的旅游产品的同时,不断完善全市旅游公共服务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我市影响力。

二是以融合发展为抓手,继续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大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医疗、交通、商业深度融合,拓展旅游发展新领域,发挥旅游产业带动效应。

三是以转型升级为抓手,继续优化旅游发展结构。推进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加大研学游、康养游、亲子游等旅游产品开发,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