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一年打基础 二年大投入 三年大变样
发布日期:2015-02-13
    “2014年,山蓬村围绕建设美丽乡村目标,由南京大学完成了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产业融合总体发展规划;拓宽了山蓬至上阮园区主干沥青路3500米、新修了村组水泥路6000米;改造了排灌站2座、新建了U型灌溉渠5000米;完成了800余亩丘陵土地综合整治和标准良田建设;引进了猕猴桃园项目1个、家庭农场1个、以色列现代农业项目1个,并组建了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山蓬村委小会议里,村党支部书记黄小碗一边娴熟地汇报着2014年的工作,一边还绘声绘色地展示着留下的每一个镜头数码图像。
    2月11日,由金坛市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张德智,金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明江带领的金坛市第四轮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小组相关部门和企业人员,再次走进山蓬村开展调研,围绕去年9月2日确定的“实现‘造血式’帮扶,完成好六大工作任务”的帮扶思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对照,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分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共同谋求如何尽快摘除“贫困村”这顶帽子。
    在谈到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时,黄书记雄心勃勃:2015年将重点围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和改善人居环境”三大突破做文章。投资300余万元,新建集花卉苗木交易市场、游客接待中心、村委办公于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中心;投资近300万元,改善山蓬南部片区交通设施和完成山蓬主干道亮化工程;投资600万元,对分园、榨塘等自然村实行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山蓬村整体面貌。
    调研会上,张德智、刘明江以及相关企业、部门人员,针对山蓬实际情况,大家献计献策。
    张德智说:“资源就是本钱,信息就是金钱。一年打基础、二年大投入、三年大变样。希望山蓬村在薛埠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紧紧围绕2015年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任务,在自力更生的同时,积极寻求帮扶;希望帮扶的部门和企业,能把山蓬当作亲人,做到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智出智,通过三年的努力,把山蓬建成全市最美的村”。
    刘明江说:“如何确保三年内实现村集体经济年稳定性收入达到100万以上,基本消除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500元的困难户家庭,就必须结合村自身特色和优势,理清好思路,找准定位。我认为,山蓬村要结合农业发展特色,做好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村委要把有限资金用于农业与旅游融合的基础配套建设上,再通过以点带面,发动村民改善好自身环境,达到能接待游客的能力” 。
    山蓬村处于茅山东麓,全村13个自然村、1826人。由于地处丘陵山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过去山蓬人唯一的生存之道,靠的就是祖祖辈辈留下的万余亩山地。好的自然环境,就是来不了钱,日子是过得紧巴巴。地地道道的山蓬村民、现是江南苗木专业合作社社长徐剑这样述说着过去的山蓬:“山蓬啊山蓬,家家住草棚;上学爬山路,爸妈忙田头,过年吃蚕豆。”“如果说,茅山老区是大西北的话,那山蓬是大西北的西北。”一位在城里工作的山蓬人说。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吃上农家自产自制的瓜果蔬菜,然后能在静静的乡村住上一晚,已成为喧嚣而且重污染的大城市人节假日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山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机遇。近年来,山蓬村依托省级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模和影响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他们纷纷进驻山蓬,在这里开荒、修路、育苗、建园。目前,全村80%以上的地块以各种形式让大户们经营,目前已有1000亩的树王合作社、1000亩的樱花园,红叶石兰、榉树、桂花、金丝垂柳、香樟、冬青等各类花卉苗木种植户17家。
    走在山蓬村级大道以及通往樱花园的沥青路上,路两边的垃圾、杂草等已粉黄色的泥土覆盖着。黄小碗指着路边的一片松树林说:“我们按照旅游局给我们出的精点子,在这里面,春节一过,我们村委一班人将亲自动手,进行环境布置,并配备一些游客途中休息的设施;另外还将把村里所有路两边种上各色各样的花,相信今年山蓬村的春天一定比花都美”。 (金坛市旅游局)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