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市开展春节前出版物市场及网络文化环境监管
发布日期:2018-01-17

为加强春节前我市“扫黄打非”工作,给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和谐平安、健康有序的文化环境,我市积极开展春节前出版物市场和网络文化环境的专项整治行动。

一、明确任务,积极部署

我市“扫黄打非”办公室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明确本次行动任务为清查含有淫秽、色情、暴恐、封建、迷信等有害信息的出版物,加大对网络和出版物市场的查处力度。

二、协同合作,整治市场

为推动工作落实,我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在专项整治期间,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举报电话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联合文化、公安、海关、邮管等部门,对出版物市场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出版物治理任务落实到人。

(一)堵源头

我市“扫黄打非”办协调安排文化、海关、民航、铁路等成员单位严防境外非法出版物流入境内,加强对入境出版物的检查,切实提高查验率。我市“扫黄打非”办严厉整治非法出版物流通环节,强化对进境、进口等关键环节的把控,切实提高查验率,严防境外非法出版物流入境内,加强对入境出版物的检查,遏制非法出版物向我市渗透。建立健全口岸相关监管部门协作机制,落实旅检、寄递、货运等入境渠道查堵措施。按照《出版物进口备案管理办法》等的要求,严把进口关。摸排市内开展跨境业务的邮政快递企业情况,督促其落实“不收寄”要求,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处罚及督促力度。

(二)查流通

我市“扫黄打非”办突出重点区域及大型场所的检查,对出版物批发、零售等单位进行反复清查,对商业街区、火车站、飞机场、公园等问题易发地段、人员流动较大区域进行高密度巡查,对医院、中小学周边的书店、报刊亭等书报刊市场进行反复巡查,坚决取缔兜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地摊、无照经营者。同时密切关注我市出版物市场上流通的书报刊,发现可疑报刊名称或刊号的,利用互联网手段及时查询相关信息,对于涉嫌非法出版或内容含淫秽、暴力的,立即送交鉴定。

同时我市“扫黄打非”办协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在确定重点地区和对象后,采取暗访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开展印刷复制企业联合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有编撰、出版有害出版物的行为,清理非法出版的源头。

我市“扫黄打非”办还联合邮管部门督促当地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严格落实《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邮件快件寄递协议服务安全管理规定》等要求,严格执行实名收寄和收寄验视制度,对于交寄印刷品和各类出版物的用户及协议用户要严格进行安全审查把关,坚决防止非法出版物。同时,加强指导本地邮政、快递企业逐级压实责任,尤其是加强对一线员工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一线员工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推广出版物识别“画像法”等有力措施,切实提升一线员工识别、查堵非法出版物的能力水平,把好邮政快递渠道封堵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的第一道关口。

(三)净网络

我市“扫黄打非”办协调文化和公安部门加强网络巡查,重点对我市主要的门户网站、论坛、网店进行严密监控,重点监察非法出版物的购销行为,对网络热点事件进行关注,对网上传播非法出版物及有害信息的,逐一查找发布源头,最大限度压缩其传播空间。同时加大对在天猫网、当当网、亚马逊网等网络销售平台上经营的常州本地电商网店的日常网络巡查,清理无证照经营出版物代购、销售业务的网店,彻查电商网店的线下印刷厂、储存仓库、发行销售点。另外,我市“扫黄打非”办发挥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安网络监管部门专门队伍优势,加强对全地区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网上信息有效监测,加大工作力度,严防严控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领域”和论坛、社区、即时通讯群组、网盘等方式传播有害信息。

在此次专项行动期间,执法人员注重检查过程中的宣传教育,通过与经营业主交流,主动宣传出版物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向经营业主讲解销售违法出版物对社会的危害性,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的文明守法意识,从销售环节过滤非法出版物。

截至目前,出动执法人员162人次,检查各类出版物市场45家次。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不松懈,不懈怠,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继续加大查处力度,切实做好出版物市场的规范工作,净化我市网络文化环境。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