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博大讲堂:吴国青铜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发布日期:2017-10-27 |
10月21日,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研究馆员、北京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中心研究员周亚老师做客“常博大讲堂”,为广大常州市民带来“吴国青铜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专题讲座。 在常州博物馆近期展出的“中华文明之光——河南博物院藏瑰宝展”中陈列有一组出土于河南固始侯古堆的青铜器,墓主被认为是吴太子夫差的夫人——勾敔(吴)夫人。那么此墓中出土的青铜器是否就可被认定为吴国青铜器?怎样的青铜器才可算作吴国青铜器?周亚老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析。 一、吴国青铜器的概念 吴国青铜器应该是指由吴国制作,具有吴国青铜工艺特征和风格的青铜器,或者是铭文中明确记载器主是吴国人的青铜器。目前已发现有铭文可以确定为吴国青铜器的礼、乐器各有20余件,兵器则留存较多,自寿梦以下诸王的兵器几乎都有。另外,吴国境内出土了大量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本地铸造青铜器,这些青铜器虽然没有铭文,但其制作工艺及风格特点表明它们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原地区青铜器具有明显的区别。 二、吴地出土青铜器与所谓吴王陵的问题 针对江苏丹徒发掘的几座土墩墓是否为吴王陵的问题,周亚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视角提出了不同的意见:1、考古学有一个基本原则,即墓葬的断代只能按照墓中最晚器物的年代来确定。而烟墩山墓中出土有春秋早期的器物,所以它的时代不可能早到西周早期,不能被认定为吴国第五代君主周章的墓葬。2、烟墩山墓和母子墩墓出土的青铜器都是以混合型风格为主,这部分青铜器应该作为代表墓主族属和身份的主体,而像宜侯夨簋、伯簋这样的中原型风格青铜器在墓中仅发现一至二件,所以它们很可能只是墓主生前收藏所用,并不可以作为推断墓主的依据。3、北山顶墓中出土礼乐器有鼎三件、缶二件、镈五件、钟七件,编磬一套十二件。其中镈、钟都有铭文记载器主是徐王之孙甚六,一件鼎的铭文记载是甚六之妻所作,一件缶的器主也是徐王之孙尸祭,没有一件礼乐器的器主表明是吴王余眛,所以仅凭一件矛上的铭文,并不能断定该墓主人就是吴王余眛。 三、吴地及南方地区出土青铜器的断代问题。 吴地和南方地区出土青铜器多以混合型风格为主,其中不仅有中原文化的因素,还有本地文化的因素,这就为准确断代带来诸多难点。但既然是吸取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因素而产生,那么在断代时一般就以其中最晚的中原文化因素作为依据。 周老师专业学术精深,讲课功力扎实,他把晦涩难懂的青铜器铭文、纹饰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深受听众欢迎。这场讲座也是今年“文化100”之“常博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的收官之作,希望“常博大讲堂”能够持续更好地搭建起公众了解博物馆、学习文博知识的公益性平台。
|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