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指尖上的敦煌”非遗系列活动报道之三:“绣”美敦煌
发布日期:2015-09-21

919日上午,“指尖上的敦煌”非遗系列活动的第三场——乱针绣在众人的期待中拉开帷幕。

乱针绣,是一项由常州刺绣家杨守玉始创于20世纪30年代的年轻绣种,它将传统刺绣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方法与西画笔触、透视等原理相结合,形成以长短参差的直斜、横斜线条交叉,分层搀色的技艺,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誉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在传世的80余年里,乱针绣经常被作为国礼赠予他国,渐渐从“深藏闺中”变得广为人知。

本场活动由高级工艺美术师、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乱针绣非遗项目市级传承人祝英娟担任指导老师,来自伦敦艺术大学、淮阴师范学院、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等学校的20余位同学参加了活动。

活动的第一阶段,学员们饶有兴致地聆听了祝老师的讲座《针尖上的油画——乱针绣》,全面了解了乱针绣的历史、制作流程、风格特点等,大量的精美图片展示则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了何为“乱针”。


活动的第二阶段,学员们将亲手绣制一幅“九色鹿”图。九色鹿的形象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壁画,广为人们熟知和喜爱。学员们按照祝老师的指导,以针代笔,化色线为丹青,在绣布上一层层铺色、做细,不厌其烦。有的人既没有美术基础又没有刺绣经验,但对乱针绣和敦煌艺术的热情令他们绣出的每一针都交叠得那么自然,疏密深浅也恰到好处,即使有时被针刺到手都毫不在意。在祝老师的提点下,学员们学习通过线条变化刺出光线与色彩,尝试将一根常规丝线劈成分支的细丝进行细节部分的表达。当耗时一天的绣制结束时,昂首阔步、高贵优雅的“九色鹿”也都初现绣布之上。



由于乱针绣的制作所需时间长、要求高,很多学员精益求精,提出把作品带回家继续完善。后期,常博也将与祝英娟老师一起跟进学员们的绣制进展,争取在11月份的汇报展中为观众呈现最有诚意的作品。


本次活动中,常州乱针绣将远道而来的敦煌艺术融入自身,两者产生出了非比寻常的化学反应,令人欣喜。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指尖上的敦煌非遗系列活动的其他项目又将用何种创新的方式把常州非遗和敦煌联系在一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