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范长存:徐伯昕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昨举行 |
发布日期:2015-06-26 来源:常州日报 |
![]() 昨天,由民进省委主办、民进市委承办的徐伯昕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我市湖塘镇晓柳社区举行。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省政协副主席、民进省委主委朱晓进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市委主委蒋必彪主持座谈会。
徐伯昕(1905-1984),中共党员,是中国民主促进会重要领导人,我国著名出版家、社会活动家。
1926年,徐伯昕协助邹韬奋承办《生活周刊》,宣传进步思想,后又共同创办生活书店,出版革命书籍,并全力投入支援上海抗日活动,曾为十九路军募集物资,在沪西设立“生活伤兵医院”。
抗日战争胜利后,徐伯昕参与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任理事,后多次担任民进中央常委、副秘书长,1983年当选为民进中央副主席,直到78岁高龄,连续在民进中央工作38年。
徐伯昕还长期从事统战工作,曾参与组织集会游行反内战;与郑振锋一起创办《民主》周刊,宣传民主和平;主持并参与拟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工作组织简则(草案)》。
昨天的座谈会上,从事徐伯昕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徐伯昕亲属等作交流发言。
徐伯昕的出生地是原武进县鸣凰乡小留塘里村,现为晓柳社区。
徐伯昕图书室同时揭牌。该图书室设于晓柳社区内,民进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支部和民进市委分别捐赠500本、300本图书。民进省委、民进市委将持续为图书室更新图书。
徐伯昕与常州
徐伯昕1905年生于原武进县鸣凰乡小留塘里村,后随父母到湖塘桥下塘街居住。
其父徐辰早年以名士钱名山为师,因科举废,遂入武进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执教于乡里,后任武进水利会干事、武进临时参议会参议等职。
其母壮乐天,出生于武进马杭桥普通农家,读过一年书,长年在家栽桑养蚕,操持家务。
徐伯昕8岁时随父在私塾读四书,自幼比较拘谨,农忙或假期回家,与家人一道种地、放牛、养蚕,帮母亲做家务;13岁考入县城“市立第二国民学校”(后来的冠英高级小学,现为觅渡桥小学);16岁,经冠英小学校长张沂推荐介绍,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珐琅科半工半读。
文革期间,徐伯昕常要求下放在鸣凰老家的3个孙儿女写信告诉他家乡情况,并多次催促孩子们在老家办个小图书室,书由他提供。
徐伯昕还十分关心家乡编史修志工作,1984年2月(逝世前一个月),在北京医院为《鸣凰乡志》题词:“用历史教育后代,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徐伯昕去世后,儿子遵循其遗愿将他的骨灰带回家乡常州,最终在东坡公园抛撒,大部分撒在舣舟亭边大运河里,其余撒埋在公园西南土峰顶松柏丛中的沃土里。
据其遗愿,亲属把他的藏书(992种1662册)全部赠给常州图书馆,并在其逝世一周年时开放借阅。
徐伯昕简历
1905年3月4日生于常州武进。
1922年毕业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
1926年协助邹韬奋承办《生活周刊》。
1932年和邹韬奋一起创办生活书店,历任经理、总经理。
194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5年与郑振铎等人创办《民主》周刊,参与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6年被选为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理事。
1948年在香港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参与筹建民进港九分会。
1949年4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委员,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955年到1983年,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发行管理局长兼新华书店总经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秘书长、第五届中央秘书长,第六、七届中央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1984年3月27日在北京逝世。
|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