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分馆建到镇 书屋建到村” 书香武进的全民“悦读”
发布日期:2015-05-27  来源:常州日报
  分馆建到镇书屋建到村
 
  武进区图书馆升级改造,预计7月重新开放
 
  点墨读书会、“我们的价值观”读书教育活动、“古槐树下”读书节、“书香湖塘·幸福阅读”活动、“以书会友”读书会……连日来,以“文化武进·悦读人生”为主题的“武进全民阅读月”活动,在城乡各处火热开展。
 
  武进文化底蕴深厚,读书之风蔚然,全区青少年读书活动连续22年获全国先进。近年来,武进区委、区政府持续加强文化建设,精心打造“全民阅读月”等品牌,活动内容不断丰富,让百万武进人民喜闻乐见。
 
  为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武进在区级媒体开设专栏集中宣传,对各镇、开发区和街道专题部署,着力打造一批读书示范村和社区,同时编发“书香武进建设50题”,穿插在“社区天天乐”中互动问答,在“群众演、群众乐”中提升居民阅读兴趣。目前,武进全民阅读已覆盖城乡,各类各级图书馆(室)建到了百姓家门口。
 
  湖塘镇府东社区以前阅览室很小,居民也不重视阅读。借“全民阅读”东风,社区与武进区图书馆结成共建单位,社区书屋面积增加到120平方米,藏书量超过万册,并有了专职管理人员和志愿者,来借书看书者一下子多了起来。去年统借统还量2.3万本,按社区2800户计算,平均每个家庭一年从这个书屋借还8本书。而这样的“农家书屋”,武进区目前已建成了322个。
 
  在16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图书分馆,实行通借通还,方便群众就近借书读书,全年服务超过30万人次。对一些相对偏远、居住较分散的村民小组,还定期进行图书流动车服务,群众想看什么书,只要提前打个电话。
 
  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武进区图书馆正在投入320万元升级改造,预计今年7月重新开放。届时,每天将能接待1000人次、免费借阅图书20万册。改造后的图书馆,阅览座位增加到500个,每个座位都配备台灯。读者可在智能终端自助办理图书借还,这是常州图书界首次引入该系统。馆长王晓刚说,市民来看书,会当成客人接待。从“阳湖大讲堂”公益讲座到各类展览、文献借阅、检索与咨询等服务,再到办证、存包、复印、开水供应等,全部免费。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武进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力推全民阅读走进家庭、学校、机关、企业,尤其注重服务儿童、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不少读书活动贯穿全年。如推行“阅读起跑线”计划,免费向全区婴幼儿家庭派送“阅读大礼包”,提供亲子阅读指导,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分享故事和儿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各个学校,广泛开展红领巾读书征文、暑期文化专场电影、缤纷冬日快乐寒假等读书活动。对富克斯的席殊书屋、武进购物中心的博库书城、吾悦的大众书局、茂业新天地的凤凰书城等,区、镇两级正在尝试以项目补贴等方式,创新阅读指导和服务方式,支持商圈中的实体书店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引导年轻人尤其是新市民自发阅读、快乐阅读。
 
  近智者慧,近文者雅。本月起,武进还组织专门力量,寻访30多个“书香家庭”,在选树典型的同时加快建立“阅读推广人”队伍。
#p#副标题#e#
 
  读书会让你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小记马曙辉
 
  马曙辉的电脑桌上,堆了好几个当当网的快递箱。马曙辉2010年就成为当当网的钻石级会员。
 
  马曙辉小时候没有多少书读;1989年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又没有太多时间读书了。
 
  让他洞开阅读之门的,是2007年的一次贵州支教。
 


在润源精编的职工书屋,工人们利用休息时间,在这里充电

  当时的支教团队中,有一批倡导“新教育”的同行,显著的特质就是读书。七八个人的办公室,一天只讲三五句闲话,都埋头读书。他们的课也令人动容。有一位老师讲《送元二使安西》,广征博引,带着学生回味诗的意境、探寻诗人的人生、追索唐诗繁荣的根本,并复古了唐代的吟诵,让学生们听得潸然泪下。
 
  支教回来的第二年,老马就在湖塘桥中心小学成立了“海拔5000米”读书会,近30名青年教师加入,定期交流分享。之后,不管工作到哪儿,老马都热心张罗读书组织。
 
  老马现在所在的武进清英国际学校,读书俱乐部每月买10本书,校长奚亚英也会推荐5本。每本书都有一张流转单,一个人看完,就转到下个人手里。每人每月至少读5本,多的8-9本。
 
  在老马看来,读书就像是吃饭,哪种营养都不能缺,只读一类书是远远不够的。现代教育的复杂性和目的性,更需要老师孜孜不倦地读书。
 
  老马的大部分书,都送给了学生。他说,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有收到礼物的惊喜,更能激发读书的热情,也会让家长更重视读书。今年开学,他就给5个班级的孩子每人送了一本书。
 
  “读书有什么好处?今天我们读书的意义是什么?”面对学生,老马常会这样自问自答:阅读是一种熏陶、一种享受,无论是为职业、为生活、为生命,读书会让你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当年“海拔5000米”的成员,已有80%成长为校长或中层领导。在内心,马曙辉折服法国作家夏尔·丹齐格的观点: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
 
  马曙辉也坦言,当下过于功利的读书观,束缚了很多人的阅读。学生疲于应付书山题海,面对一本“非教科书”,家长和孩子都会先考虑:读这本书能带来什么实质性帮助?而无暇顾及精神的愉悦。良好的阅读习惯,多数是学生时代就养成的,这个命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p#副标题#e#
 
  看夜书的顾客
 
 

青果书房灯亮到天明
 
  今年2月开业的“青果书房”,是我市第一家24小时书店。
 
  它地处常武购书中心北侧辅楼。下了夜班的阅读爱好者可以来看书,学生可以来学习,外面刮风下雨都可以走进来,潜心看书、品读时光。
 
  这里350平方米的空间很有质感。木质楼梯吱吱呀呀,串联起三层小楼;落地玻璃窗和一排排书架,隔出温馨的小空间;喝一杯现磨的咖啡,热一壶花茶,现场烘烤松饼,WIFI全覆盖……每晚,这里独立提供3000多种精选书籍,看书完全免费。
 
  编号0257的服务生告诉记者,看夜书的顾客中,多数是年轻人。有人每晚7点准时到,一看就是5个小时;也有人点一杯奶茶固定坐一个位置,到早上6点才离开。
 
  “因为有24小时不打烊的诚品书店,很多去台湾的游客,再晚也要赶去翻上几页。”常州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志峰说,“青果书房”的意义,在于为爱书人提供一个温暖去处,成为城市公共文化的一个窗口,“不管有没有人来,这里都会亮灯到天明。”
 
  何志峰说,常武购书中心已走过14个年头,越来越像市民自家的书房。图书从“陈列”向“陈设”转变,种类没有少,但复本量大大减少。读者通过自助服务,可共享新华书店系统的全部图书资料。同时引入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金坛剪纸等地方传统文化,给读者最佳的阅读体验和文化服务。
 
  以24小时书店为核心,常武购书中心正在引入更多的线下文化活动。每个周末,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来听绘本故事、享受亲子时光,还有瑜伽讲座、音乐欣赏、文艺沙龙等,吸引更多人来到这个温暖的城市文化空间,阅读感悟、思考提升。
 

主办单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局)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4-6层

电话:0519-85682357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48

苏ICP备05003616号